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愚拙天真未易全,如翁自许岂其然。
剩将诗句酬花债,只把春衣办酒钱。
仅六尺床皆乐地,方千里旱自丰年。
瞿昙老子都曾学,曾学为儒也学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名为《和花翁自咏》。诗中流露出诗人的个性和生活态度,以及他对待世俗功利与精神追求的一种平衡态度。
“愚拙天真未易全,如翁自许岂其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性格的认可,尽管外界可能不理解他的天真和单纯,但他本人却乐于接受这种评价,这是一种自信与独立。
“剩将诗句酬花债,只把春衣办酒钱。” 这里诗人透露了一种生活态度,即用自己的诗歌换取生活上的享受,特别是花前月下之美的体验,以及通过卖掉春天的衣物来筹集购买酒的资金。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自由洒脱,也反映出他对物质生活的简朴态度。
“仅六尺床皆乐地,方千里旱自丰年。”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简约而充实的生活状态。即便是简单的小小空间(六尺床),也能让诗人感到满足和快乐;甚至在干旱的环境中,也能够感受到自然赋予的丰收之年。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
“瞿昙老子都曾学,曾学为儒也学仙。” 这里提及的是佛教中的瞿昙(Gautama,也就是释迦牟尼),表明诗人不仅学习儒家思想,还涉猎于道家修仙之术。这种多元的精神探索和实践,体现了诗人的广博心胸和对知识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个性的坚持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表达与生动的生活片段,诗人构建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飞翔的人生境界。
不详
毫端收尽九秋清,凡目容窥巨海惊。
别驾锦囊誇李贺,参军石鼎续弥明。
珠玑错落交辉映,金石铿锵迭奏成。
迷道愿君相指似,敢辞驽钝策孤征。
候虫啧啧泣秋清,节物还令壮士惊。
人在九原谁可作,月横千里自增明。
诗坛尚幸从盟约,句法于今识老成。
自愧枯肠如罄室,只愁有债未宽征。
宦途元自险于山,我辈孤寒分外难。
萧寺羡君成胜概,新诗为我解愁端。
自叹落落无三语,底事区区为一官。
初夏北窗新枕簟,碧梧昼影正清团。
万物由来备一身,要教纯熟在持循。
莫嫌恶浊浮埃界,自做分明实地人。
培养确知心是圣,工夫岂费笔如神。
羡君精进追前哲,愧我衰颓落世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