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题画诗,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和感悟,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首句"卜筑人间远,沧浪秀可餐",诗人将自己构筑的居所置于人烟稀疏之处,近处的沧浪水清秀宜人,犹如一幅宁静的画卷,暗示着诗人追求的隐逸生活。接下来的"长天一鸟去,明月数鸿残",通过描绘一只孤鸟飞过长空和几只残留在明月下的鸿雁,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何处迎风奏,流音度远湍",诗人想象着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或许会有谁在远处的风中吹奏乐曲,那悠扬的乐声穿越流水,显得格外动听。最后两句"匡床醉欲醒,秋色不胜寒",诗人酒醒后感受到秋夜的凉意,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深体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画为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