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宫山斋

山栖极造理,其北恰岚壁。

下吞泉数斗,中有蒲数脊。

崖留未化雪,竹迸将崩石。

不为世所薰,直入玄之寂。

道人无一吝,近我如相识。

忽然问周易,再三说太极。

言清嚼冰雪,事奥通金碧。

吐纳少滞咽,导引多精色。

阴火养阳鼎,黄云生宝鬲。

定是西母池,佳桃已中食。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居深得自然之理,北面则是峻峭的山壁。
山涧深邃能容纳数斗泉水,其中生长着几丛菖蒲。
悬崖上还残留着未融化的积雪,竹林间石头似乎要崩裂而出。
它不被世俗所熏染,直接通往深远的寂静世界。
修行者毫无保留,对我仿佛久别重逢的老友。
他突然询问周易,反复讲述太极的道理。
言语清晰如嚼冰雪,讲解的事物深奥而透彻。
呼吸顺畅,引导修炼时精神焕发。
修炼中运用阴火滋养阳气,如黄云升腾于宝鼎之上。
这必定是西王母的仙池,里面的佳桃花已被享用。

注释

山栖:山居。
岚壁:峻峭的山壁。
吞:容纳。
未化雪:未融化的积雪。
崩石:即将崩裂的石头。
世所薰:世俗的熏染。
玄之寂:深远的寂静。
道人:修行者。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本源和对立统一。
金碧:形容事物深奥、灿烂。
滞咽:呼吸不畅。
精色:精神焕发的样子。
阴火:道教术语,指无形的火。
阳鼎:象征修炼中的阳气。
西母池:传说中的仙池,可能指道教神话中的地方。
佳桃:象征长寿或仙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栖霞宫山斋的幽深环境和隐士的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山斋地理位置的独特,紧邻峭壁,泉水潺潺,菖蒲点缀,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未融化的雪和险峻的崖石增添了神秘感,暗示着这里的超凡脱俗。

诗人赞美了山斋主人的高洁品性,他不为世俗所染,心境如玄妙的寂静。他们交谈的内容涉及深奥的周易和太极,言辞清晰如冰雪,透彻而富有智慧。修行者吐纳自然,导引养生,运用内丹之道,修炼身心,达到阴火滋养阳气,黄云象征祥瑞的境界。

最后,诗人猜测这可能是西王母的仙池,暗示这里有仙桃可食,暗含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化图景,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与内在修养的价值观。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桐柏山黄法师斋

羽人归丹丘,轻房冒苍顶。

云飞北斗坛,瀑洗洪崖井。

三更火交坎,八十雪垂领。

深香熨玉釜,淑气回丹鼎。

彼空此亦无,物动我自静。

灼知乔松辈,元涉羲老境。

一来受清涤,内悟开微儆。

请添无为香,上有萧台景。

形式: 古风

桐柏山琼台

翠岳竦神秀,玉衡直三台。

上有长生君,含光赤城台。

阳崖烨金芝,阴壑生碧苔。

独立云在下,一啸仙俱来。

丹郎醉不醒,玉女声如孩。

帝乡风自寒,洞口花长开。

所嗟尘埃中,那有神仙才。

秦皇漫东海,汉武空蓬莱。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桐柏台夜作

东崖紫云飞,西壁白雪炯。

洞口一何邃,人閒无此静。

松风翻瀑怒,梅月逼鹤警。

苔污断阙石,茶注彭亨鼎。

丈人极好生,生神最澄景。

且修黄房诀,夜向香心永。

形式: 古风

桐柏观阅藏经

天人皆奇人,一以文为主。

至今昆崙山,犹有群玉府。

虚无天之根,清净道所祖。

也知自羲翁,此妙泄盘古。

老氏启藏室,八神负猛虡。

玉垂太上篇,金写神仙语。

舜璿奔一机,汉宫凿万户。

璆谐玉女下,雷吼苍龙舞。

侍晨校琅简,玉卿撰瑶谱。

两垣协躔度,四溟节风雨。

恭惟上帝骘,哀此下民苦。

昭昭悬朗监,历历开蒙瞽。

粤从擘混沌,孰不趋子午。

六爻本乎健,五行依乎土。

神机迭经纬,和应相律吕。

子能发此钥,太微开帝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