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东归

欲作庐山去,幡然兴已收。

故乡一夜梦,明月两中秋。

落叶堆寒色,孤帆挂远愁。

不知从此后,谁上仲宣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送僧东归》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僧人归乡时的复杂情感与深邃意境。

首句“欲作庐山去”,诗人表达了对庐山的向往之情,庐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隐逸与修行的圣地。然而,“幡然兴已收”一句转折,暗示了某种意料之外的变故或内心的犹豫,使得前往庐山的兴致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丝遗憾和无奈。

接着,“故乡一夜梦,明月两中秋。”这两句诗运用了梦境与季节交替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一夜的梦中,诗人仿佛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而此时正值中秋,明月高悬,更添了几分思乡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含蓄又深情,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渴望。

“落叶堆寒色,孤帆挂远愁。”这两句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心情。落叶堆积,寒气袭人,象征着离别的凄凉与哀愁;而孤帆远挂,则是诗人目送僧人离去的场景,其中蕴含着深深的不舍与孤独。落叶与孤帆的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将离别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最后,“不知从此后,谁上仲宣楼。”诗人以问句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对友人的关切。仲宣楼,典出王粲《登楼赋》,常用来象征离别后的孤独与怀念。此句不仅表达了对僧人未来旅途的担忧,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回忆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的向往,又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友情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让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收录诗词(387)

释元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沅清溪游江西

桐庐山下水,彻底照人清。

流向西江去,吟高旧日声。

洪崖千丈雪,黄鹤一楼晴。

知是何时到,随缘不算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写照王肖岩

王君善写真,当世独超伦。

才见皆能识,方知妙入神。

鸳行传国士,麟阁貌功臣。

安有工夫到,寒岩枯木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冷泉康书状

康庐有隐君,久爱北山文。

涧底弄清泚,岭头吟白云。

月随行处影,猿向定中闻。

寄得书来说,怜余在鹭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渡越

半月金陵路,今朝渡浙河。

回头吴岫在,到耳越音多。

贺监湖边柳,右军池上鹅。

宛然风物在,人事几消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