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对雪

节晚云虽暗,年丰气自嘉。

乘寒初集霰,向夕遂韬霞。

缓舞先萦洛,妍歌不待巴。

无声来物表,一色共天涯。

露失仙人掌,春惊驿使花。

拂帘珠淅沥,装树玉查牙。

护石云惭素,开楼月让华。

海边鸥误客,辽左鹤迷家。

粉液塘冰厚,琼苗陇麦斜。

中邦盈尺喜,何必问龙沙。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翻译

傍晚时分,尽管云彩昏暗,但丰收之年仍充满祥和气氛。
寒夜初降雪花,傍晚时分又收敛了霞光。
轻柔的舞蹈率先在洛阳起舞,美妙的歌声无需等待巴蜀传来。
无声无息地降临世间,万物共享同一片天际。
仙人掌上的露水消失,驿站花朵的春天令人惊奇。
珠子般的雨滴轻敲帘幕,树木上挂满如玉的冰晶。
白云羞愧于自己的素朴,月光退让给华丽的华光。
海边的鸥鸟误以为客人,辽东的鹤迷失了自己的家园。
池塘的冰层厚实,陇麦田里的琼苗倾斜生长。
国内丰收的景象已足令人欣喜,何必再问及遥远的边疆。

注释

节晚:傍晚。
云虽暗:云彩虽然昏暗。
年丰:丰收之年。
乘寒:在寒冷的夜晚。
霰:雪珠。
韬霞:收敛霞光。
洛:洛阳。
妍歌:美妙的歌声。
物表:世间万物表面。
仙人掌:神话中的植物,此处可能象征珍贵或罕见的事物。
装树玉查牙:形容树木上结冰如玉质的牙齿。
让华:让位于华丽的光芒。
鸥误客:鸥鸟误以为是客人。
龙沙:边疆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静谧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雪花纷飞至停落的过程,以及雪后的自然界和人物的心境。

“节晚云虽暗,年丰气自嘉。”表明在这个季节里,即使天空阴暗,但由于年岁丰收,所带来的喜悦之情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肯定和庆幸。

“乘寒初集霰,向夕遂韬霞。”诗人细致地描述了雪花如何在寒冷中开始积聚,并随着日暮将绚丽的彩霞覆盖起来。这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

“缓舞先萦洛,妍歌不待巴。”描写的是雪花轻盈地飘落在洛阳城中,而美好的歌声则无需等到巴蜀(古代地区名)就已然绽放。这里传达了诗人对这份和谐、美好景象的喜悦。

“无声来物表,一色共天涯。”这是对雪后世界的一种描写,万物在白色的覆盖下变得无声而统一,就连同天空也成了同一种颜色。这里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超脱的心境。

“露失仙人掌,春惊驿使花。”可能是指雪水渗入大地,而那些急于宣告春意的使者(即早开的花朵)也被这场雪所惊扰。这里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生机与变迁的感悟。

“拂帘珠淅沥,装树玉查牙。”描绘了窗前帘幕上的积雪如珠一般散落,而树木则被装点得如同挂满了玉石。这里表现了诗人对雪后景色的细腻描摹。

“护石云惭素,开楼月让华。”可能是指大自然中连石头都被白雪覆盖,看似有些羞涩,而当夜幕降临之时,人们则打开楼阁,让月光与雪花共享这份纯洁。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海边鸥误客,辽左鹤迷家。”描写的是在远离的海边,有些行人因雪而迷失方向,而在遥远的北方,有些鹤类鸟儿也找不回它们的家。这里传达了一种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

“粉液塘冰厚,琼苗陇麦斜。”描绘了雪后水面结冰、花瓣如粉末般柔软,以及远处田野中麦子在积雪下的斜倚。这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节的观察和对景物之美的感受。

“中邦盈尺喜,何必问龙沙。”最后,诗人提到整个国家都沉浸在这份因丰收而来的喜悦之中,无需特意去询问河流中的水量(龙沙,常用以指江汉的水位)。这里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一种期待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象的细腻描摹,传递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喜悦,以及对自然界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郡斋多疾

歌召非周陕,袖黄谢汉台。

名将恩共忝,衰与疾俱来。

素发惭犀导,朱颜藉玉杯。

勋劳真索莫,出处尚徘徊。

且脱平津粟,谁忧长孺灰。

淮阳安敢薄,卧治恐非才。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夏日久雨

泽国梅蒸早,郊云泄雨多。

阴泉涌阶穴,重雾宿庭柯。

月魄藏仙驭,山头洗佛螺。

朝虹饮江曲,夜电发岩阿。

纤箑清初暑,香藭辟旧疴。

官閒门自静,不为翟公罗。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夏日出池上

节候春虽往,年华暑未残。

莲香开佛座,竹老退刘冠。

戏渚藏赪尾,鸣皋濯素翰。

堇葵红不一,蒲稗绿多端。

宜物心无对,深根气自完。

功名俱画饼,虚玷拥旄官。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留台吴侍郎时泛小舟临玩清洛辄成拙诗奉寄

闻有沧洲尚,时时清洛滨。

烟波能弄楫,沙鸟不惊人。

佛髻寒排岫,星桥晚跨津。

湍鸣知乱石,漪碎觉跳鳞。

玉匕停馀剂,华缨濯故尘。

今无李元礼,仙袂许谁亲。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