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时事迫艰危,今日朝廷方旰食;
学人志康济,此时粗粝亦民膏。
这首诗以对联形式呈现,巧妙地将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紧密相连,体现了作者对于教育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上联“时事迫艰危,今日朝廷方旰食”描绘了国家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朝廷官员在夜晚仍需进餐,暗示着国家治理的艰难与紧迫性。这里的“旰食”一词,出自《左传》,原指天色已晚才吃饭,后引申为勤于政务,夜以继日地工作。
下联“学人志康济,此时粗粝亦民膏”则转向了教育与个人责任的主题。它表达了学者们以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为己任,即使生活简朴(“粗粝”指粗糙的食物),也愿意为之付出,因为这是为了国家的健康与繁荣(“康济”)。这里强调了知识与教育的力量,以及在困难时期,个人应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贡献社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国家的艰难处境与个人的奉献精神,展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个人责任感的深刻认识。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更要有实际行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详
先声震朔漠炎荒,疆寄虽辞,边防终赖,谁敢当江海楼船,持节任优游,于今古名臣列传中,并格独新,要不外退省为怀,战战兢兢无坠志;
余力辟东洲讲舍,十年树木,万卷藏书,已非复戎马关山,骑箕犹眷恋,愿二三豪俊为时出,通经致用,以仰答爱才如命,勤勤恳恳之深心。
百年感辛有,草茅恤纬效愚忠,谁实为之,欲凭大力挽回,不料寄书无暇答;
四海一子由,风雨对床闻旧约,而今已矣,知否元昆卧病,犹盼归帆何太迟。
诗教将衰,谁起先生扶大雅;
梅花有主,我来此地坐春风。
山川无恙,叹前辈风流何处,但古道斜阳,冷烟衰碣,尽悲凉人物,止剩寒鸦;
台阁重新,问苍穹英雄谁是,有补天巨手,回日雕戈,待整顿乾坤,再来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