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忆弟

自叹形容改,空惊岁月更。

黠蚕附茧死,怨鸟寄巢生。

歉岁愁亲故,贫家分弟兄。

江南芳草地,此别若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春晚忆弟》由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弟弟的深深思念。

首句“自叹形容改”,诗人以自我反思的口吻,感叹自己外貌的变化,暗含着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无奈与哀伤。接着,“空惊岁月更”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让人不禁心生感慨,岁月不待人,转瞬即逝。

“黠蚕附茧死,怨鸟寄巢生”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命运比作蚕茧中的生命与鸟巢中的生存状态。黠蚕在茧中终其一生,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而怨鸟则在寄居他处求生,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寓意了人生的起伏与挑战。

“歉岁愁亲故,贫家分弟兄”揭示了社会背景下的悲凉现实。歉收之年,亲友间的愁苦之情难以言表;贫穷的家庭中,兄弟姐妹被迫分离,更是增添了无尽的悲哀。这两句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同情。

最后,“江南芳草地,此别若为情”将思绪拉回江南的美丽景色,却在此时与弟弟分别,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与矛盾。江南的春色虽美,但与弟弟的离别却让这份美好变得沉重而哀伤。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整体而言,《春晚忆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弟弟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冬日

冬晴不作雪,无处听寒号。

山外一轮起,雾中三丈高。

曝肩樵解褐,晒翼鸟遗毛。

不特寒梅早,墙阴发露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山行

幽怀浩难写,倚徙一枝藤。

春蔓云根草,寒流石罅冰。

山行千万转,茶话两三僧。

亭下寻归渡,渔舟唤不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晚坐二首(其一)

羲娥相逐走,岁月不饶人。

露重栖翰倦,月明归梦频。

还家如过客,落地即成亲。

世路秋风早,悠悠多贱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晚坐二首(其二)

蘋风入疏竹,红影飐窗扉。

远地犹为客,寒闺未寄衣。

丝虫堕复上,旅雁去还归。

寄语水曹裔,相期老翠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