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寄苏戡

一发江山,何人占断,归去来处。

比向潇湘,谁教我、掉首向秦而去。

杏花春雨,绿杨城郭,同不是、乡关路。

怎蓬莱、回车指点,谪居独得家住。江潭自古。

容行吟骚客,写怨朝朝暮暮。

谁识年来,不生兰芷,润色牢愁句。

小山丛桂,不来招隐,便合招魂共语。

相望久,芙蓉浦上,尚盈坠露。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江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友人的牵挂。"一发江山,何人占断,归去来处"描绘了壮丽的江山景色,却无人能占据其归属,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比向潇湘,谁教我、掉首向秦而去"借用潇湘和秦地的地理意象,表达了离开故乡的无奈和对秦地的陌生。

"杏花春雨,绿杨城郭,同不是、乡关路"通过典型的江南景致,强调无论何处,都无法替代家乡的感觉。"怎蓬莱、回车指点,谪居独得家住"借蓬莱仙境比喻理想中的故乡,流露出诗人被贬谪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江潭自古,容行吟骚客,写怨朝朝暮暮"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苏戡的思念,以及他们共同的文学情怀。"谁识年来,不生兰芷,润色牢愁句"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愁苦心境。

"小山丛桂,不来招隐,便合招魂共语"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召唤和对亡魂的共鸣,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最后,"相望久,芙蓉浦上,尚盈坠露"以芙蓉浦的景象收尾,寓意着诗人与友人虽远隔千里,但情感相通,如同露珠般晶莹剔透。

整体来看,陈衍的这首《永遇乐·寄苏戡》以江山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81)

陈衍(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双双燕

旧巢在否,甚来寄漂流,玳梁重觅。

衔泥倦矣,试听井桐萧槭,错认柯亭品笛。

抚锦幕,虚凉羃䍥。分明软语商量,说与旁人争识。

回首,重门翠掩,正香梦酴醾,嫩寒四壁。

睃花捎尾,懊恼不堪攀摘。

都为将离故国,过春社、帆樯开鹢。

知得瀚海双栖,尚耐几时寂寂。

形式:

壶中天慢

天涯明月,早开窗、打叠将伊回避。

不道关心回避处,早避断魂无计。

万叠沧波,五更短梦,到枕喧虫思。

挑灯猛想,置身今在何地。

携手暂并闲阶,冰轮乍碾,照澈离人泪。

况觅佳期还寝去,曲曲屏山怎睡。

仔细容光,端详情况,争忍重回记。

方诸如许,铸成此错真恚。

形式: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一)

字字销愁,行行排闷,依然愁闷全封。

道觉松缠臂,蹙损眉峰。

何补离肠万一,无益事、合绝来踪。

甫能彀、些儿减遣,误惹还浓。重重。

满枝结子,憎底事桃花,压遍娇红。

累柳枝斜亸,眠起皆慵。

谁管夜深无睡,多半总、听五更钟。

令人瘿、年来也应,错嫁东风。

形式: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二)

金缕花枝,北风裙带,别离最是今年。

甚一春心绪,不上蛮笺。

知否人归雁后,何止思、发在花前。

无聊也、待援此例,却又徒然。无眠。

最防瘦损,看病渴孤花,怎护暄妍。

忆蕊珠宫里,曾话缠绵。

试作年时瑶想,禁忍俊、一晌迁延。

迁延到、花时有人,要簸双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