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松一首

入闽多古松,夹道疏复密。

未尝识兵火,既久蔽云日。

蠢兹惰游民,深夜腰斧出。

斸根取脂肪,窃负如鬼疾。

譬诸人刖趾,僵仆立可必。

供君一瞬光,夭彼千岁质。

暴殄圣垂诫,樵采官著律。

徼吏嗜鸡豚,熟视不诃诘。

登高抚逵路,巨干日萧瑟。

哀哉暑行人,暍死谁汝恤。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进入福建多见古松,道路两旁疏密相间。
它们从未经历过战火,长久以来遮蔽了天空和阳光。
懒散的游民蠢蠢欲动,在深夜持斧出门。
挖掘树根获取油脂,偷盗时动作迅速如鬼魅。
这就像砍断人的脚,倒下是必然的结果。
短暂的光明供你享用,却牺牲了千年古木的生命。
上天对这种暴行有所警示,官府也制定了禁止伐木的法规。
小吏贪图鸡肉猪肉,对此熟视无睹,从不责问。
站在高处抚摸荒凉的道路,巨大的树干一天天地凋零。
可怜的夏日行人,中暑而死,又有谁来怜悯他们呢?

注释

闽:福建省的简称。
兵火:战争和火灾。
蔽:遮蔽。
蠢兹:形容蠢蠢欲动的样子。
腰斧:腰间挂着斧头。
斸:挖掘。
质:本质,这里指树木的生命。
暴殄:残暴地糟蹋。
诫:告诫,警告。
逵路:大路。
萧瑟:形容树木凋零。
暍死:因炎热而死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木参天,兵火未至的宁静山林景象。诗人以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副生长在闽地的古松,它们或疏或密地立于道旁,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自然界的变化。

"未尝识兵火,既久蔽云日。" 这两句表明这些古松自古至今,从未遭受过战乱与火灾的摧残,它们静静地生长,甚至连太阳都被它们的枝叶所遮挡。

接下来的几句 "蠢兹惰游民,深夜腰斧出。斸根取脂肪,窃负如鬼疾。" 描述了一种贼人的行为,他们在深夜中潜行,砍伐古松以获取树脂,这些人如同鬼魅般神秘而又迅速。

诗的后半部分 "譬诸人刖趾,僵仆立可必。供君一瞬光,夭彼千岁质。" 暗示了这种对自然的破坏行为最终只会给人们带来短暂的利益,而古松的生命力则是长久而坚韧。

最后几句 "暴殄圣垂诫,樵采官著律。徼吏嗜鸡豚,熟视不诃诘。登高抚逵路,巨干日萧瑟。哀哉暑行人,暍死谁汝恤。" 描述了统治者和执法者的行为,他们虽然制定了法律规定,但在执行中却又贪图私利,对于破坏自然的行为视而不见。诗人对那些在酷热中劳作的人感到哀伤,感叹他们的生命如同夏日的树木般脆弱。

整首诗通过对古松的描绘和对贼人的谴责,以及对统治者执法者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破坏的忧虑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慈氏阁

阁建五季时,丹碧晃层累。

吾行半区中,钜丽莫与比。

想方营综时,霸心极雄侈。

但思穷耳目,宁论竭膏髓。

一朝陵谷变,飞电扫僣垒。

湘波日夜流,不洗争篡耻。

惟存浮屠居,愿力久未毁。

夕阳吊陈迹,危槛聊徙倚。

遥怜下界热,高处凉如水。

若非逼严钥,坐待钟声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禋霈进封一首

忽得中都讯,纶言下玉墀。

名为开国子,实类出家儿。

不记操麻卷,犹堪谱荔枝。

吾方抽手扳,谷璧欲安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蒙仲以二画寿予生朝各题一诗.四皓图

人彘昔擅宠,夺嫡谋甚工。

留侯莫容喙,何况短后雄。

挽回龙准帝,全赖皓首翁。

昔去避嬴世,今来安刘宗。

吕妪及新君,略未闻褒崇。

岂非羽翼成,翩然返橘中。

奈何一代史,不载四叟终。

商山有遗庙,郭谓太古风。

形式: 古风

蒙仲以二画寿予生朝各题一诗.二疏图

□汉七叶主,励精致中兴。

非惟霸王杂,亦以刑名绳。

哀哉三能臣,来如蛾赴灯。

贤矣二大夫,逝若鱼脱罾。

韩藓至崛彊,异世犹服膺。

嗟余归已晚,钓游记昔曾。

虽无都门饯,幸有下泽乘。

独恨赐金尽,无以欢亲朋。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