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泠台

清泠台前风露凉,乌石古桧蟠云苍。

中秋明月海天阔,万里一色山河长。

天秀岩前望海亭,月华如练照清泠。

却从东壁重回首,石磴阑干出翠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郑潜的《清泠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秋夜景象。首句“清泠台前风露凉”以清冷的秋风和露水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登临的地点——清泠台。接下来,“乌石古桧蟠云苍”描绘了乌黑的石头和古老的桧树盘根错节,直插云霄,展现出古老而苍劲的生命力。

“中秋明月海天阔,万里一色山河长”是诗歌的高潮,诗人借助中秋明亮的月光,描绘出海天相接的广阔画面,万里江山在月色下显得辽阔而深远。这句诗富有空间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天地间,感受到自然的浩渺与壮美。

“天秀岩前望海亭,月华如练照清泠”进一步聚焦到望海亭,月光皎洁如练,洒在清泠台上,增添了静谧的诗意。最后一句“却从东壁重回首,石磴阑干出翠屏”,诗人从东墙回首望去,看到石阶和栏杆在月光下如翠绿的屏风,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泠台中秋之夜的宁静与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收录诗词(197)

郑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字:彦昭
  • 籍贯:元明间徽州歙县

相关古诗词

题赵伯雅所藏张师夔柯石图

苍烟黯黯蛟龙窟,古铁棱棱狻猊骨。

空林无人山鬼愁,赵君何从得此物。

枯梢怒号天雨霜,苔花满地雪衣凉。

题诗坐忆江海客,醉墨一洒秋淋浪。

形式: 古风

寄题林伯升竹雪斋

故人爱竹盟岁寒,朔风吹老天台山。

皎皎羽衣奏广乐,森森玉笋清朝班。

开帘月上素光凝,入室风生鸣佩环。

何时击节披鹤氅,为君醉舞琼林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题柯允中所藏张师夔云山桧石

天风吹山云满地,绝壑层峦结苍翠。

倚空双桧苍龙蟠,迸石流泉群玉碎。

栎山张公笔力遒,文彩复见柯丹丘。

登楼看画岁将暮,藤萝绕树风飕飕。

建州别驾称人杰,风骨棱棱如桧石。

长材岂肯混荆榛,为君题诗三叹息。

形式: 古风

与鲍仲安伯原汪子翼泛舟竹溪寺访友不遇诗

乘舟溯清溪,来访古招提。

树影涵波静,桃花隔岸迷。

林深疑隐豹,潭黑欲燃犀。

胜赏无终极,留连日又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