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南康府城西门望庐山云气

门开星湾北,郡抱沙洲面。

旬日风四霾,晨容豁一变。

融融霁气中,野旷山葱茜。

我与匡庐君,始以真相见。

兜罗罥半腰,玉帘垂一线。

濛濛嘘淡白,吞吐青瑶片。

大哉肤寸泽,端可六合遍。

顾以晴翠光,洗我连宵倦。

衡云祷无私,海市祈敢炫。

半日竹舆上,泠风有余善。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南康府城西门走出,远望庐山时所见的景象。首句“门开星湾北,郡抱沙洲面”点明了地点和环境,接着写到连续多日的风尘之后,早晨天气突然转晴,景色焕然一新。“融融霁气中,野旷山葱茜”描绘了雨后清新、开阔的田野和山色。

诗人与友人庐山君在此美景中相见,进一步欣赏到云雾缭绕的奇妙景象:“兜罗罥半腰,玉帘垂一线”,犹如轻纱笼罩在山腰,如丝如缕,美不胜收。云雾的变化被比喻为“吞吐青瑶片”,形象生动。诗人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认为即使微小的水泽也能带来广大的滋润,“大哉肤寸泽,端可六合遍”。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晴朗翠色的感激,认为它能洗去自己连日的疲惫。他以衡云的无私和海市的谦逊自比,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期待。乘着竹舆上山,凉风习习,更增添了旅途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庐山云气的变幻之美,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清代诗人翁方刚的山水诗风格。

收录诗词(41)

翁方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青玉峡

青玉峡口双厓开,层青倒卷作怒雷。

马尾东来势一掉,蹴起万壑声喧豗。

我初观瀑十里外,银潢远泻高崔嵬。

到寺亭午霁色出,珠帘正挂莲花台。

云根却踏巨鳌背,日影磨荡神龙颏。

仰望珠帘不可见,中盎一碧如平杯。

高峰转东又转北,不知拗折从何来。

到此万马跃一鼓,飞花喷雪成千堆。

大石礌硠剨万古,淋漓元气非莓苔。

手扪星辰不敢逼,庚庚眼眩杓衡魁。

隔溪啸答响山籁,长风襟袖凌九垓。

穿云剔篆不能去,粗沙细砾皆琼瑰。

漱玉亭子大如斗,想像坡老真仙才。

安得急雨看龙斗,狂呼潋滟于山僧送客忘言说,水自飞流石自横。

借问药苗寻径者,定知何处午鸡鸣。

形式: 古风

钤山堂

堂倚袁江麓势偏,青峰俯愧碧潺湲。

大鸡韩孟联吟好,小吏庐江乐府传。

莫认故巢思孔翠,试凭后学洒山川。

世间岂少藏脩者,岑寂书窗二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南昌学宫摹刻汉石经残字歌

石经未及洪家半,尚抵吴莱籀书换。

龙图晋玉虽旧闻,魏公资州余几段。

鸿都学开后三年,皇义篇章未点窜。

正始那误邯郸淳,隶分先估张怀瓘。

黄晁援据正宜审,蔡马姓名还可按。

六经七经孰淆讹,一字三字精剖判。

迩来邹平与北平,《商书》《鲁论》珍漫漶。

如到讲堂筵几度,我昔丰碑丈尽算。

表里隶书果征实,章句异同兼综贯,洪释篇行记聘礼,今我诸经俨陈灿。

《春秋》严颜《诗》盍毛,只少义爻象与彖。

书云孝于复友于,鼠食黍苗三岁宦。

近人板本据娄机,追想饶州简初汗。

鄱阳石泐五百年,中郎听远焦桐爨。

岂惟西江补典故,龙光紫气卿云缦。

方今圣人崇实学,六籍中天森炳焕。

群言壹禀醇乎醇,如日方升旦复旦。

诸生切磋函雅故,不独雕琢工文翰。

宫墙斋庑探星宿,清庙明堂列圭瓒。

凤皇一羽麟一角,琪树芝华非近玩。

妍经奚必古本执,朴学幸勿承师畔。

河海方将测原委,质厚先须植根干。

越州石氏证蓬莱,余论何人续《东观》。

摩挲小阁一纪余,甫得南州映芹泮。

偏傍或裨笺传诂,参检直到周秦汉。

踟蹰凝立语学官,桂露秋香手勤盥。

形式: 古风

清泉亭

小县临官道,江流曲抱城。

亭依厓壁立,泉似长官清。

乳雪岩花沫,松风石铫声。

倦游三十载,为我濯尘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