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南村寿诗

我识南村叟,臞然一逸民。

卜居三让里,击壤百年身。

城府入来少,桑麻乐处真。

一经今有子,环堵岂嫌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蔡南村的晚年生活,通过对其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家族传承的描述,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首句“我识南村叟”,点出诗人与蔡南村的相识,暗示两人之间可能有着深厚的交情。接着,“臞然一逸民”一句,以“臞然”形容蔡南村的瘦削形象,同时“逸民”二字则直接揭示了他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身份。

“卜居三让里,击壤百年身”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蔡南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三让里,可能是指其居住地的地理位置或某种象征意义,暗示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和谐。击壤,是一种古代的游戏,常用来比喻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景象。百年身,指蔡南村长寿且生活幸福,与“击壤”相呼应,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城府入来少,桑麻乐处真”两句,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强调了蔡南村选择乡村生活的智慧与快乐。城府,多指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官场的尔虞我诈;而“桑麻乐处真”则表达了对自然农耕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一经今有子,环堵岂嫌贫”两句,点明了蔡南村不仅在个人生活中追求自由与快乐,还注重家族的传承。经,此处可能指教育或文化传承;“有子”表明他有后代,寄托了对后辈的期望与教育的重要性。环堵,形容居住环境简陋,但“岂嫌贫”则强调了蔡南村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更看重精神世界的富足与家族文化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蔡南村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远离尘嚣、亲近自然、重视家族传承,并在简朴中寻找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寿王生革母

之子门生秀,传经契独深。

还因饮冰志,更识和丸心。

贫供江水馔,诗献柏舟吟。

古来推善养,尹母复如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法慕庵六十暟之父

家世法真余,清名人不如。

高年推亥字,大隐寄廛居。

逸客闲相过,机心老更疏。

多君能教子,余庆在诗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赠徐学琴六十大复之父

改岁周正月,推年绛老人。

山田新刈秫,茅屋久藏珍。

白雪弦中意,青衫物外身。

赢金亦何羡,有子不为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孤山林隐居祠二首(其一)

孤山春欲半,犹及见梅花。

笑踏王孙草,言寻处士家。

尘心莹水镜,野服映山霞。

岩壑长如此,荣名岂足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