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珊弟得天台赤藤杖归献伯父为作歌

天台一万八千丈,谢屐梯云未能上。

阴崖雪积万年藤,飞作仙人九节杖。

仙人王烈朝玉京,葛翁又向璿台行。

紫芝灵药不轻泄,君昨宦游过赤城。

赤城霞起连远岫,众圣排云露肩袖。

见君中道立徘徊,笑拔虬髭介君寿。

君时四十年方强,手摘星宿如探囊。

历遍云蓝七十二,携归东海呈高堂。

忆我高堂谢单宰,孙枝侍舞斑衣彩。

归田复出终郎官,天坛灵寿今犹在。

我摄淮平斗大州,青藜簇簇蕃新秋。

披枝剪叶饰根干,相期致仕扶为鸠。

白发扶鸠仰世父,手中紫玉坚如柱。

户牖间投欲化龙,鳌溟䀜爽腾风雨。

半载曾连听雨床,与君遥祝寿而康。

秦溪宛水一千里,眉介何时进玉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朱锦琮的诗《粟珊弟得天台赤藤杖归献伯父为作歌》以天台山的高峻开篇,描绘了仙人王烈和葛翁的形象,暗示了赤藤杖的非凡来历。诗人通过粟珊弟的经历,赞美了他的孝心和才华,以及对长辈的敬意。诗中提到的“星宿探囊”、“云蓝七十二”等描绘了粟珊弟的壮志和成就,而“归田复出终郎官”则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淡泊和对家庭的眷恋。

诗人还回忆了自己的家族往事,尤其是对高堂的怀念,以及自己如今的境况,虽已老迈但仍期待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最后,诗人以秦溪宛水的美景寄寓对未来的祝愿,希望能在远方与伯父共饮,表达对粟珊弟的祝福。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神话传说的借用,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后辈的关爱。

收录诗词(7)

朱锦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弟自苏州送酒来

藓门风雨引杯长,别去燕台夜有霜。

刺史权来逾五日,菊花开处过重阳。

莫瞋周顗驰名早,多谢陈暄为我藏。

恰好东离索诗句,白衣人到便倾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登庾楼

浔阳城北一江秋,高栋凌虚旧有楼。

千里舳舻连白下,二分烟树是黄州。

风流未必输前辈,月上还须共此游。

回首匡庐开半壁,炉烟正在紫峰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孔家涵桃花

田头老农颜似铁,操犁日朝到日昃。

归来破灶烧湿苇,翠烟如缕消残雪。

蒸称煮藿儿女欢,不嫌泥垢同盘餐。

黄土筑墙茅盖屋,此中即是桃花源。

门外忽见胭脂山,一株雨株春风颠。

浣纱女子清溪边,卖珠侍儿修篁间。

金粉扬州空斗巧,富贵春明无此好。

水流花发少人知,黄牛独龁门前草。

形式: 古风

寻梅

闻说山头寺,春风到野梅。

入林樵径转,照眼暗香催。

翠萼倚残壁,疏花坼古苔。

平生泉石趣,对此重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