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丹阳道中寄内,用东坡改蜀主词韵

龙须八尺,有卿卿香汗。岂料而今泪痕满。

镇孤眠、篷背星斗纵横,还认作、花影满身零乱。

玉阶前夕坐,携手银床,屡问归期指河汉。

江上倚红楼,分付西风,要早把、峭帆吹转。

待宝枕纱幮一番秋,拚守住凉宵,万金休换。

形式:

鉴赏

这首《洞仙歌·丹阳道中寄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以苏轼改蜀主词韵的方式表达对远方妻子的思念之情。词中描绘了主人公对妻子的深切怀念,通过龙须帐的细节,暗示了夫妻间的亲密与情感。"岂料而今泪痕满"表达了离别后的无尽哀伤,夜晚独坐玉阶,仰望星空,仿佛看到的是妻子的身影在花影中摇曳,这体现了他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屡问归期指河汉"一句,借银河来寄托对妻子归来的期待,显示出词人对相聚的渴望。接下来,他想象自己倚靠江边的红楼,委托西风帮忙加速船帆,希望早日重逢。最后,词人许下诺言,即使秋天来临,寒意袭人,他也愿意守着这份清凉,宁愿放弃万金,也要换取与妻子共度的秋夜。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呼唤,展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玲珑四犯.寄吴社诸子,用白石韵

白月照歌,青春呼酒,当时欢意何许。

小阑花影下,一夜箫声古。

黄金问谁买赋,祇投书吊他湘浦。

万里清游,百年幽恨,都是楚骚苦。阊门柳深无路。

坐微波水榭,残照当户。山川空自好,独客飘然去。

明朝莫倚西楼望,有人在秋边行旅。愁寄与。

蘋花说、鸥天没侣。

形式:

沁园春.放舟大江至焦山,还,登北固甘露寺

乘一叶舟,放乎中流,岂不快哉。

正海门无路,渔帆似雪,江天有寺,佛鼓如雷。

芦荻萧萧,波涛滚滚,劝我须倾京口醅。

粗豪甚,把南朝下酒,东海为杯。天风吹我南来。

对如此江山怀抱开。

笑金焦两点,一般俊物,齐梁六代,几个雄才。

大帝龙蟠,寄奴虎踞,王气销沈绝可哀。

斜阳里,且高歌击楫,长啸登台。

形式:

探芳讯.白门访蒋二窗

客程悄。正湘怨侵弦,吴音随棹。

访南朝山色,依然蒋家好。

相逢坐说旗亭梦,欲哭翻成笑。

几销凝,故国鸦多,天涯鸥少。重理旧时稿。

记蛮雪红衫,燕尘乌帽。此日相如,应是倦游了。

伤心词赋终何用,一样供凭吊。

缉荷衣,翻恨秋归不早。

形式:

夜行船.纳凉秦淮桥上

唤起南朝秋一片。坐鸥天、看他莺燕。

越苎单衫,吴桃双桨,何限旧家疏散。

帘影镫痕人语乱。画船归、水香吹遍。

昨夜星辰,今宵风露,只博明朝肠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