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述意》由元代诗人徐孜所作,表达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联“乱后萧条笔砚荒,十年经历几风霜。”描绘了战乱之后,社会一片萧条,诗人的笔墨和砚台都已荒废,十年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艰难。这里通过“笔砚荒”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对文化传承的破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个人生活的困顿与艰辛。
颔联“尚思霄汉高攀桂,且向田园漫种桑。”转而表达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仍怀有对高尚理想和卓越成就的向往,渴望在知识的高峰上有所建树,如同追求“霄汉高攀桂”的境界;另一方面,现实的无奈迫使他不得不退守田园,以平凡的生活为归宿,如同在乡村中“漫种桑”。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以及在困境中寻求自我安慰的心态。
颈联“万古斯文难泯灭,一时世态自炎凉。”强调了文化的永恒价值与人类社会的瞬息万变。尽管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传统难以被彻底抹去,但世态炎凉,社会风气的冷暖变化却难以预测。这句诗既是对文化传承的肯定,也是对社会变迁的无奈接受。
尾联“尘沙浩浩迷天地,忍见彝伦失纪纲。”以广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混乱社会秩序的忧虑与不满。尘沙弥漫,遮蔽了天地,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面对这样的局面,诗人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无法忍受看到伦理道德的丧失与社会秩序的崩塌。
综上所述,《述意》一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理想与现实、文化传承与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时代洪流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