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雨分林夜,萧条十载前。
故庐仍绿树,精魄已黄泉。
妻子今难托,诗文后日传。
不堪生死意,为尔久凄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吴子善故居的追忆与感慨。首句“风雨分林夜”,以风雨交加的夜晚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接着“萧条十载前”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跨度,以及故居在岁月洗礼下所呈现的荒凉景象。
“故庐仍绿树”一句,看似矛盾地描述了故居虽已荒废,但仍有绿树环绕,既是对自然生命力顽强的赞美,也暗含着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而“精魄已黄泉”则将情感推向深沉,表达了对逝者灵魂的哀悼,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奈与悲痛。
“妻子今难托”一句,直接点明了故居主人的离世,使得故居失去了依靠,充满了孤独与无助。最后,“诗文后日传”则寄希望于通过文字流传,让吴子善的精神与才华得以永存,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故居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逝者生平的追忆,表达了深深的哀思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不详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入夜初过泖,苍茫兴杳然。
大星悬树杪,新月出帆前。
野酒聊供醉,渔歌屡恼眠。
归欤绣川上,欲办钓鱼船。
城南遗迹旧,复此搆新楼。
山色风馀净,溪声月下幽。
华裾时共接,红粉任迟留。
寄语登临者,无诗莫谩游。
别我又三月,思君如一年。
信来知近候,事剧绝新篇。
夜雨青灯外,秋风白雁前。
阳城书下考,此事恐虚传。
漳水南边郡,闽乡到此穷。
地偏冬少雪,海近夜多风。
百粤山川属,三吴景物同。
昔贤遗化在,千载紫阳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