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晚度密云北山绝顶》。诗中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攀登密云北山绝顶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
首句“常奉垂堂戒”,借用了古代的成语“垂堂之戒”,比喻要谨慎行事,避免陷入危险之中。这里暗示了攀登高山的艰难与风险,但诗人并未因此退缩,而是勇往直前。
“其如扈跸何”一句,运用了扈跸的典故,扈跸是指随从皇帝出行,这里借指跟随君王或重要人物,表达了诗人虽面临重重困难,但仍愿意为国家、为君主效劳的决心。
接下来的“高疑登玉垒,近恐逼银河”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登山的场景描绘得既雄伟又神秘。玉垒指的是传说中的高山,银河则是天空中最亮的星系之一,这两处意象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也赋予了登山过程以神话色彩,象征着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精神。
“宛转扪萝上,低回避石过”描绘了登山的具体动作,通过“宛转”、“扪萝”、“低避”等词,生动地展现了攀登过程中的艰难与险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和机智灵活。
最后,“前途看渐晚,力尽敢蹉跎”表达了诗人面对时间紧迫和体力消耗的现实,依然坚持前行,不畏艰难,不放弃追求目标的坚定意志。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途上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挑战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