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三首(其三)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山中道观空旷宁静门户开,世俗官员仆役纷扰尘世埃。
短暂借访问风俗之机达真境,顿时想虔诚皈依道家根源。

注释

山观:山中的道观。
空虚:空旷、开阔。
清静门:指道观清幽的入口。
从官:随行的官员。
役吏:仆役、小吏。
扰尘喧:扰乱尘世的喧嚣。
暂因:暂时因为。
问俗:探访风俗习惯,这里指探访道观生活。
真境:真实的、超脱的境界,这里指道观的清修环境。
投诚:真心归附。
道源:道家的本源、根本,这里比喻为修道的最高理想或导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名为《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修行的清净境界,以及他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山观空虚清静门"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意境,通过“山”和“观”的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安详的氛围。这里的“清静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述,也象征着心灵世界的纯净。

"从官役吏扰尘喧"一句,则描绘了与山观相对应的世间纷争和繁杂。这里的“从官役吏”指的是官府中的大小事务,而“扰尘喧”则形容这些事情如何打破了心灵的宁静,带来了烦恼。

"暂因问俗到真境"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询问世间常理来达到心灵真实状态的过程。这里的“问俗”,意味着对世间常规与真理的探索,而“到真境”则是这种探索所达到的精神层面。

"便欲投诚依道源"一句,表明诗人在领悟了世间真理之后,便渴望全心全意地追随道家的教导和智慧。这里的“投诚”,意味着彻底的信任和归顺,而“依道源”则是指回到道家思想的本原。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中清静与尘世喧哗,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超脱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自然、隐逸生活以及道家哲学的深厚兴趣和情感认同。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诸侯分楚郡,饮饯五溪春。

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

仙老言馀鹤飞去,玉清坛上雨濛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河上老人歌

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采莲曲二首(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形式: 词牌: 采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