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

为捣清砧素,令人念藁砧。

近寒将雁至,入夜正蛩吟。

霜月三更杵,关山万里心。

金风何太弱,不与送馀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捣衣》诗,由元代诗人张端所作,描绘了秋夜捣衣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首句“为捣清砧素”,以“捣”字开篇,点明了捣衣的动作,而“清砧素”则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冷的氛围,预示着秋夜的来临。接着,“令人念藁砧”一句,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丈夫(藁砧,古代用以捣衣的砧石,此处借指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直击人心。

“近寒将雁至,入夜正蛩吟。”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与孤独。大雁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离人的归期未定;入夜后,蟋蟀的鸣叫,更是增添了几分寂寥与哀愁。

“霜月三更杵,关山万里心。”这两句将捣衣的动作与主人公的心境紧密相连。在霜月的照耀下,捣衣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夜晚,仿佛是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呼唤,而“关山万里心”则形象地表达了思念之情跨越千山万水,直达对方的心中。

最后,“金风何太弱,不与送馀音。”以秋风的无力,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情感。秋风虽弱,却无法带走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如同余音绕梁,久久不能散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夜捣衣的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不禁为之动容。

收录诗词(25)

张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学好修。历官江浙行枢密院都事。人称沟南先生。有《沟南漫存稿》

  • 字:希尹
  • 号:沟南
  • 籍贯:元江阴州
  • 生卒年:?—1383

相关古诗词

答秦仲感秋

鬨市楼居小似车,读书声怕恼邻家。

自怜不及双鸥鸟,占断溪南十亩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宾鸿吟

鸿雁来,天雨霜。鸿雁去,春日阳。

雁来雁去如嘉宾,寒寒暑暑愁杀人。

一声叫落秋空云,不觉泪下沾衣巾。

如宾又复如兄弟,吁嗟人兮不如彼。

形式: 古风

送徐仲盟还松江

十年不见南州士,吴下相逢涕泗横。

鬓发苍苍俱老大,襟怀耿耿尚峥嵘。

年来江上鱼无味,夜半云閒鹤有声。

明日扁舟入空阔,岸花汀草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苧词送孟季成崇明同知

歌吴歌,舞吴舞,吴儿蹋浪鸣双橹。

春风衮衮送行舟,新除使君衣白苧。

君衣一何素,娟娟照青年。

飘摇举长袖,亦足相回旋。

白衣之白白于鹭,看时莫使缁尘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