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反映了作者身处困境时的无奈与忧虑。首句“麾下更无兵可调”描绘了军事上的孤立无援,次句“城中又乏米堪忧”则强调了现实生活的艰难,粮食短缺。诗人面对国家危难和个人困境,提出疑问:“孰为报国忠君计?”表达了对忠诚报国之路的迷茫。
“姑作求田问舍谋”借用典故,暗示自己暂时只能考虑个人生计,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无奈之举。接下来两句“兔只守株宁可待?鱼从缘木岂能求?”进一步表达了对坐以待毙和违背常理行为的否定,寓意积极寻求改变。
最后两句“老夫束手愁无奈,白尽平生未白头”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怀有壮志未酬的遗憾,白发早生,却未能实现报国之志。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作者在困厄中的清醒与无奈,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