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征鸿翻塞影。怅悲秋人老,浑无佳兴。鸣蛩问酒病。
更堆积愁肠,摧残诗鬓。起寻芳径。
菊羞人、依丛半隐。
又岂知、虚度重阳,浪阔渺无归恨。无定。
登高人远、戏马台闲,怨歌谁听。香肩醉凭。
镇常是、笑得醒。
到如今何在,西风凝伫,冠也无人为正。
看他门、对插茱萸,恨长怨永。
这首诗是王千秋的《瑞鹤仙(其一)》,属宋代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开篇“征鸿翻塞影”描绘了一种边塞萧瑟的氛围,接着“怅悲秋人老,浑无佳兴”表现出诗人面对秋天的凄凉与个人年华已逝的悲伤。
“鸣蛩问酒病”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不宁,可能是借由蝉蜕之声来询问或反映自己的心境,而“更堆积愁肠,摧残诗鬓”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诗人在这里也表达了对自己诗才或精神状态的失望。
接下来的“起寻芳径。菊羞人、依丛半隐”描述了诗人寻找美好事物的心态,尽管如此,仍旧感到一种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感觉。这里的菊花往往象征着高洁与寂寥。
“又岂知、虚度重阳,浪阔渺无归恨”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以及对未来方向的迷茫。这种情绪在“无定。登高人远、戏马台闲,怨歌谁听”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诗人在高处眺望,心中充满了不平之鸣,却又无人倾听。
最后,“香肩醉凭。镇常是、笑得醒”和“到如今何在,西风凝伫,冠也无人为正”则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结尾的“看他门、对插茱萸,恨长怨永”则是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与无尽的哀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多种意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个人命运以及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不详
清明池馆。侧卧帘初卷。
还是海棠开,睡未足、馀酲满面。
低头不语,浑似怨东风,心始吐,又惊飞,交现垂杨眼。
少陵情浅。花草题评遍。
赋得恶因缘,没一字、聊通缱绻。
黄昏时候,凝伫怯春寒,笼翠袖,减丰肌,脉脉情何限。
风花南北知何据。常是将春负。海棠开尽野棠开。
匹马崎岖、还入乱山来。尊前人物胜前度。
谁记桃花句。老来情事不禁浓。
玉佩行云、切莫易丁东。
要津去去无由据。已分平生负。拟将怀抱向谁开。
万水千山、聊为借书来。玄都昼永闲难度。
欲正书中句。黄琮丹璧已磨浓。
发箧烦君、早送过桥东。
琵琶弦畔春风面。曾向尊前见。彩云初散燕空楼。
萧寺相逢各认、两眉愁。旧时曲谱曾翻否。
好在曹纲手。老来心绪怯么弦。
出塞移船莫遣、到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