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花底。瑶砌。曳罗襟。谁弄璚箫夜清。

天寒酒醒愁自听。分明。秦楼海样深。

倦倚屏山愁脉脉。情难说。香炷销银鸭。漏初长。

露初凉。昏黄。月痕移粉墙。

形式: 词牌: 河传

鉴赏

这首《河传》由清代诗人戴延介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花园中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忧愁与细腻的情感。

"花底。瑶砌。曳罗襟。" 开篇以“花底”点明地点,暗示着一个充满生机与美的环境;“瑶砌”则描绘了如玉般光洁的台阶,营造出一种高雅而神秘的氛围;“曳罗襟”则通过女子轻盈的动作,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谁弄璚箫夜清。” 这一句以“璚箫”(金玉制成的笛子)的悠扬声调,渲染出夜晚的宁静与清幽,仿佛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无声中演奏,引人入胜。

“天寒酒醒愁自听。” 描述了主人公在寒冷的夜晚,酒意渐消,心中涌起的孤独与忧愁。这里的“酒醒”不仅指身体上的清醒,更暗含心灵的觉醒,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分明。秦楼海样深。” “秦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宫殿,此处借指主人公心中的理想之地或难以触及的爱情。与“海样深”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距离与不可得的无奈。

“倦倚屏山愁脉脉。” 主人公疲倦地靠在屏风上,眼中满是愁绪,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疲惫与哀伤。

“情难说。香炷销银鸭。” 情感难以言表,只能通过燃烧的香烛来寄托。这里将香烛比喻为“银鸭”,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进一步强调了情感的深沉与难以表达。

“漏初长。露初凉。昏黄。月痕移粉墙。” 通过时间的推移和自然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夜晚的漫长与寂静。月光的移动,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情感的流转与变化。

整首《河传》通过对夜晚花园的细腻描绘,以及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与情感深度。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与听觉的画卷,更是情感与思绪的抒发,让人在静谧的夜晚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与思考。

收录诗词(110)

戴延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卷二声声慢.野花

接垄铺茵,窥垣亸艳,踏青还惜韶光。

瘦蝶飞来,也添一度眠香。

满路碾红翻白,拥归轮、紫陌堤长。

愁自远,算番番开落,只送斜阳。

正日容欹态掩,任草埋高下,鹃诉凄凉。

一缕香心,犹牵一寸柔肠。

可有金牌旧字,尚关情、画粉池塘。

春梦远,只当年、金谷已荒。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摸鱼子.题徐懒云先生填词图

可怜宵、月斜香灺,花阴偎暖苔磴。

玉箫低度伤心句,记否秦楼酒醒。秋有信。

可解忆、长干疏柳丝丝影。双鬟莫问。

怕提起销魂,如云似梦,多少旧愁等。

新词丽,旧谱乌丝重订。玉田标格差近。

分明绿怨红啼意,半是空中传恨。春暗省。

问因甚、柔情艳福都无分。倦搔吟鬓。

算阳羡风流,画图仿佛,添个小眉晕。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甘州.立春后,雨雪间作,春寒袭人。冯秋谷有消寒诸咏,予亦呵冻倚声

记孤鸿飞坠冻云边,残腊尺书传。

笑工愁平子,闲情杜牧,梦笔江淹。

领取岁阑滋味,偎暖玉梅烟。

更羡秦楼侣,约比吟肩。

不信春回江国,又峭风卷雪,冷雨敲檐。

怅鳞笺难托,冰合一湖圆。

待检点、红情绿意,便凄凉、赋笔也慵拈。

空怀感、碧波香腻,早放游船。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探春慢.春寒较甚,忆西山花事,为奏此调,以当寻吟驴背也

草脚青苏,柳眉绿染,南枝香梦犹浅。

欲结乡愁,未逢驿使,时序早过春半。

一缕吟魂涩,又却被、东风吹远。

只凭前岭斜阳,额黄传出无限。

遥忆铜坑西崦,问几树苔封,几重云掩。

独鹤宵鸣,翠禽孤语,似诉山空清怨。

待扫枝头雪,蓦化作、绿波香暖。

唤起银蟾,林边一笛声晚。

形式: 词牌: 探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