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空山吟十咏有序(其八)金粟洞”为题,由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诗中描绘了帽峰原的景致,将其比作小瀛洲,金粟洞的历史传承与玉洞的留念,以及对紫霄的询问,表达了对金粟洞神秘与历史的感慨。
首句“帽峰原是小瀛洲”,以“帽峰原”比喻小瀛洲,形象地描绘出帽峰原的秀美与独特,暗示此处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次句“金粟相传玉洞留”,进一步点明金粟洞的珍贵与历史积淀,通过“相传”和“玉洞留”两个词,强调了金粟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
“逢着紫霄烦一问”,诗人在此处遇到了紫霄,表达了对金粟洞的深入探索与思考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金粟洞背后故事的好奇与尊重。
最后,“化书何事属齐丘”一句,借由询问化书为何归属齐丘,不仅深化了对金粟洞历史文化的探讨,也暗含了对历史传承与文化归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粟洞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好奇与尊重,以及对传统价值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