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十一)缚戎人

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

但逢赪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

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圣朝不杀谐至仁,远送炎方示微罚。

万里虚劳肉食费,连头尽被毡裘暍。

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

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

少年随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没。

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

蕃马臕成正翘健,蕃兵肉饱争唐突。

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

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

荆棘深处共潜身,前困蒺藜后臲卼。

平明蕃骑四面走,古墓深林尽株榾。

少壮为俘头被髡,老翁留居足多刖。

乌鸢满野尸狼藉,楼榭成灰墙突兀。

暗水溅溅入旧池,平沙漫漫铺明月。

戎王遣将来安慰,口不敢言心咄咄。

供进腋腋御叱般,岂料穹庐拣肥腯。

五六十年消息绝,中间盟会又猖獗。

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梳汉发。

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

常教孙子学乡音,犹话平时好城阙。

老者傥尽少者壮,生长蕃中似蕃悖。

不知祖父皆汉民,便恐为蕃心矻矻。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

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月]韵

翻译

边境上的大将军派遣了健壮的士兵,捕获敌人比猎鹰还迅速。
只要遇到红脸的人就抓来,这些人一半是边境居民一半是戎狄。
大将军按功行赏重视多级晋升,胜利的文书飞速上奏异常迅速。
圣明的朝廷秉持仁慈不轻易杀戮,将俘虏远远送到炎热之地以示轻微惩罚。
万里迢迢消耗了大量食物,他们全身裹着毛皮衣裳忍受酷热。
华丽的褥垫上躺着满是腥味的人,病犬和哀鸣的鹧鸪声音哽咽。
其中有一人能说汉语,自称家乡本在长城脚下。
少年时随父亲戍守安西,亲眼目睹黄河、渭水、瓜州、沙州逐渐沦陷。
天宝年间未乱之前还有几年光景,但星辰预示着战乱即将蓬勃兴起。
中原发生祸乱边防变得危险,果然有如豺狼的敌人从四方侵袭。
敌人的马匹肥壮正得意,敌军吃饱了争相冲锋。
烽火四起没有了报警的烽燧,主帅惊慌失措丢弃了军旗和大斧。
半夜城墙崩塌鹅雁惊鸣,妻子哭泣孩子尖叫不停歇。
阴森的神庙也不敢依靠,脆弱的河冰怎能穿越。
在荆棘丛中共同躲藏,前有蒺藜后有危险摇晃不定。
天亮时敌人骑兵四散逃窜,古墓深林中尽是被斩首的尸体。
年轻的俘虏被剃光了头,老翁留下多被砍去双脚。
乌鸦和老鹰遍地是尸体,楼宇成了灰墙垣残破。
暗水流淌进入旧池塘,广阔的沙漠上明月铺洒。
戎王派人来安抚,心中愤慨却不敢言说。
进贡上等的羊羔以求安宁,哪知帐篷里挑选肥壮的牲畜。
五六十载没有家乡的消息,期间的联盟会议又嚣张起来。
望眼欲穿东方期待尧帝般的明君,心痛于正朝梳理汉人发饰的日子。
近年来这样思念汉地的人,多半因年老病弱或已葬身异域。
常教导孙子学习家乡的语言,还讲述往昔美好的城池。
如果老一辈逝去年轻一代成长,在蕃地长大的像蕃人一样悖逆。
他们不知道祖先是汉人,恐怕会为蕃人心甘情愿。
沿边养活了十万大军,为何不一鼓作气同时出击。
年年只抓到两三个人,如同精卫叼着芦苇想填平大海。

注释

边头大将:边境上的高级将领。
健卒:健壮的士兵。
入抄:深入敌境袭击。
禽生:捕获敌人。
鹘:一种猎鹰。
赪面:红脸,这里指非汉族人。
戎羯: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
论功:根据功劳。
重多级:重视多级晋升。
捷书:胜利的报告。
超忽:迅速,突然。
圣朝:指唐朝,表示圣明的朝廷。
谐至仁:仁政达到极致。
炎方:炎热的地方,这里指南方边疆地区。
微罚:轻微的惩罚。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示了边疆地区的人们与汉族人的种种不同,以及战争带来的离乱与哀伤。诗中“但逢赪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一句,揭示了战事频仍,民族之间的界限模糊。"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则展示了战争中的功绩与赏罚迅速传递的情况。

诗中还通过对边疆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如“荆棘深处共潜身,前困蒺藜后臲卼”,展现了边塞的艰苦与野性。同时,“乌鸢满野尸狼藉,楼榭成灰墙突兀”一句,则直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而“老者傥尽少者壮,生长蕃中似蕃悖。不知祖父皆汉民,便恐为蕃心矻矻”则透露出边疆民族融合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于身份认同的困惑和恐惧。最后,“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民族融合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通过对边疆生活的多角度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战争、离散和文化认同困惑的复杂世界。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八)骠国乐

骠之乐器头象驼,音声不合十二和。

促舞跳趫筋节硬,繁辞变乱名字讹。

千弹万唱皆咽咽,左旋右转空傞傞。

俯地呼天终不会,曲成调变当如何。

德宗深意在柔远,笙镛不御停娇娥。

史馆书为朝贡传,太常编入鞮靺科。

古时陶尧作天子,逊遁亲听康衢歌。

又遣遒人持木铎,遍采讴谣天下过。

万人有意皆洞达,四岳不敢施烦苛。

尽令区中击壤块,燕及海外覃恩波。

秦霸周衰古官废,下堙上塞王道颇。

共矜异俗同声教,不念齐民方荐瘥。

传称鱼鳖亦咸若,苟能效此诚足多。

借如牛马未蒙泽,岂在抱瓮滋鼋鼍。

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

是非倒置自古有,骠兮骠兮谁尔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

和裴校书鹭鸶飞

鹭鸶鹭鸶何遽飞,鸦惊雀噪难久依。

清江见底草堂在,一点白光终不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形式: 五言律诗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