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滩限韵同陶石篑方子公赋(其四)

因山以为台,因水以为滩。

因草以为丝,因木以为竿。

因拙而辞世,因傲而弃官。

严翁诚自知,刘叔亦难瞒。

宁有同肝膈,而不可羽翰。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名为《严子陵滩限韵同陶石篑方子公赋(其四)》。诗中描绘了严子陵的隐居生活,以及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通过“因山以为台,因水以为滩。因草以为丝,因木以为竿。”这四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因”字,形象地展现了严子陵利用自然环境创造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接着,“因拙而辞世,因傲而弃官。”这两句则揭示了严子陵选择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拙”和“傲”为借口,实际上是对世俗功名的不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是古代文人理想人格的体现。

“严翁诚自知,刘叔亦难瞒。”这里提到的“严翁”即严子陵,“刘叔”可能是指刘秀,刘秀曾是严子陵的故友,后来成为东汉开国皇帝。这两句表达了严子陵深谙世事,即使面对曾经的朋友,也难以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或生活状态。

最后,“宁有同肝膈,而不可羽翰。”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严子陵与世俗的隔阂,即便是在内心深处与人有着深厚的友情,但他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已经与世俗格格不入,无法被理解或接纳。整个诗篇通过对严子陵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赠李云峰(其一)

西湖多奇山,其肤乃在水。

杭人伴妇游,嗜肉不嗜髓。

先生每追随,茧足穷其底。

何处识老髯,自虎跑杲始。

形式: 古风

赠李云峰(其二)

追我于天目,因而上白岳。

葛衫芒草鞋,高坐享天乐。

败石齧鞋耳,罡风剪衣角。

一味恋冥鸿,何曾伴鸠鸴。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孟生为尊慈索诗信笔题四韵

少年读孟书,长大更聪明。

他日逢滕子,井田行不行。

十年奉慈教,督子若先生。

将萱比轲母,知君未嫌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其一)

宁作西湖奴,不作吴宫主。

死亦当埋兹,粉香渍丘土。

一住二三月,天食供穷窭。

万五千树花,百二十回舞。

花为结子忙,人为别花苦。

辟彼一天云,时地吹作雨。

彼此俱黑头,一夜添霜缕。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