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

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木瓜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再和》,通过描绘诗人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景,展现了其淡泊名利、寄情自然的人生态度。

首联“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开篇即点明诗人历经尘嚣后,终于回归宁静的故乡,不再为世俗之事烦恼,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颔联“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生动描绘了诗人每日劳作的场景。清晨,他手持锄头,在月光下清除田间杂草;傍晚,手扶拐杖,在微风中采摘蔬菜。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辛劳,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颈联“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借用陶渊明和李泌(字邺侯)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田园,但内心仍怀有高远的志趣。他寻找着陶渊明隐居之地的痕迹,借阅着邺侯藏书的丰富,既是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追求。

尾联“木瓜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馀”,以木瓜与琼琚相赠的典故,比喻诗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通过吟诗作对,他找到了心灵的慰藉,生活因此而充满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宁静生活,以及在自然与文化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个人精神境界的探索。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送芮国器二首(其一)

拄节千山外,勤劳饱所经。

一心无适莫,万口自丹青。

拂拭先贤传,光辉处士星。

活人功更远,试与问林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芮国器二首(其二)

紫陌同年旧,青云得路新。

论心端有契,下榻岂辞频。

话别惊如许,相逢渺未因。

期公念经济,从此上星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梅花开尽不及吟赏感叹成诗聊贻同好二首(其一)

忆昔身无事,寻梅只怕迟。

沉吟窥老树,取次折横枝。

绝艳惊衰鬓,馀芳入小诗。

今年何草草,政尔负幽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梅花开尽不及吟赏感叹成诗聊贻同好二首(其二)

棐几冰壶在,梅梢雪蕊空。

不堪三弄咽,谁与一尊同。

鼻观残香里,心期昨梦中。

那知北枝北,犹有未开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