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再和》,通过描绘诗人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景,展现了其淡泊名利、寄情自然的人生态度。
首联“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开篇即点明诗人历经尘嚣后,终于回归宁静的故乡,不再为世俗之事烦恼,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颔联“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生动描绘了诗人每日劳作的场景。清晨,他手持锄头,在月光下清除田间杂草;傍晚,手扶拐杖,在微风中采摘蔬菜。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辛劳,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颈联“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借用陶渊明和李泌(字邺侯)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田园,但内心仍怀有高远的志趣。他寻找着陶渊明隐居之地的痕迹,借阅着邺侯藏书的丰富,既是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追求。
尾联“木瓜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馀”,以木瓜与琼琚相赠的典故,比喻诗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通过吟诗作对,他找到了心灵的慰藉,生活因此而充满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宁静生活,以及在自然与文化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个人精神境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