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伯兄宿履庵即事呈本老

朔风萧骚霜正浓,追随雁影来城东。

楼阁宝门八字启,一超径入青莲宫。

老师槌拂活泼泼,临机一喝开盲聋。

舌根拖地无死句,何曾一字粘虚空。

管带忘怀闻妙义,豁然暗与吾道通。

诸方善人忽聚散,黄昏方打斋时钟。

明极堂前吞个枣,画灰炉畔捉条龙。

须臾八万四千偈,尽在蒲团默坐中。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风吹过,霜雪浓厚,我跟随大雁来到城东。
华丽的楼阁大门打开,一条直路通往青莲仙宫。
师父挥动木鱼,声音清脆,一句点拨让人顿悟。
他的言语深入骨髓,没有一句空洞无物。
沉浸在佛法妙理中,忽然间与我的道路相通。
各地善士聚散不定,此时正是黄昏斋戒时分。
在明极堂前吃一颗枣子,炉边画灰处抓起一条龙。
片刻之间,八万四千个禅语,都在静坐蒲团中领悟。

注释

朔风:北风。
萧骚:吹拂声。
霜正浓:霜雪厚重。
雁影:大雁的身影。
城东:城市东方。
楼阁:宫殿式建筑。
宝门:华丽的大门。
八字启:八字形开启。
青莲宫:佛教中的仙境。
老师:师父。
槌拂:敲击木鱼。
活泼泼:生动活泼。
临机:应机。
一喝:一声喝问。
盲聋:盲者和聋者,比喻未开悟的人。
舌根拖地:言辞深入人心。
无死句:没有空洞的言辞。
忘怀:忘记自我。
豁然:突然明白。
吾道:我的道路。
善人:善士。
聚散:聚集和分散。
黄昏:傍晚。
斋时钟:斋戒的钟声。
明极堂:明亮的殿堂。
吞个枣:象征性地吃枣。
画灰炉畔:炉火旁的灰烬。
八万四千偈:佛教中的经文或禅语。
蒲团:坐禅用的垫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弟子在师父的庵堂中修行的场景。朔风萧骚,霜正浓,是深秋或冬天的冷清气氛,雁影来城东,则是季节迁徙的迹象。楼阁宝门八字启,一超径入青莲宫,可能是指进入寺庙中的一个精妙之地。

老师槌拂活泼泼,临机一喝开盲聋,形容师父在打坐修行时的专注与威严,以及他对弟子的指导。舌根拖地无死句,何曾一字粘虚空,是说师父的教诲如同地久年华,不会随风而逝。

管带忘怀闻妙义,豁然暗与吾道通,表达了听从师父教导后,对佛法的理解和内心的顿悟。诸方善人忽聚散,黄昏方打斋时钟,则是描绘了一群修行者们在日落时分聚会的情景。

明极堂前吞个枣,画灰炉畔捉条龙,是诗人在修行场所内外的活动。须臾八万四千偈,尽在蒲团默坐中,则是说在短暂的时间里,通过打坐可以领悟到佛经中的无量偈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寺庙生活的描写,以及师徒间的对话与修行的情景,展现了中国古代僧侣的禅修生活和他们对于佛法的追求。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和叶圣予山中韵

赤脚忙晨炊,掉臂会清招。

相如僮御盛,浩然缰辔调。

遥指白云边,乘兴寻夷巢。

古殿金碧悄,玄冠綵翠销。

怪石壮熊卧,老树蟠龙腰。

清阴团野色,习习生凉飙。

悬崖斜断处,槎木成飞桥。

刺肤起霞晕,小小飞蚊骄。

日长诗思渴,香冽供山瓢。

清狂惊四座,浩气摩丹霄。

书岩苔碍笔,题叶攀柔条。

语默任人意,无庸发轻嘲。

形式: 古风

和立斋书怀二首(其二)

平生景风操,慷慨怀赋竹。

恨无百亩地,相与种黄独。

只有满架书,可寄千古目。

何敢偭规矩,周容竞追曲。

彼不见泰山,政以鹿斯逐。

子酌芝山泉,天运两回复。

应感鹤鸣章,聊以石攻玉。

迁乔岂不佳,岁寒须入谷。

天地何方圆,吾将叩归鹄。

形式: 古风

和立斋书怀二首(其一)

病暑已成痼,尘埃凝简竹。

萧萧北窗下,闭门惠茕独。

曜灵欲西迈,风露涕心目。

仰观牛女星,相望明河曲。

谁能却凤皇,共此鹜鸡逐。

美人天一方,邮音空往复。

寥寥明月怀,翳翳谈间玉。

欢喜闻归期,絷彼白驹谷。

幸自有长林,尚可停鸾鹄。

形式: 古风

和立斋元日韵

之子善游远,西征酹欧阳。

亹亹岁月换,作诗思故乡。

老我绝世念,孤灯耿寒光。

坐对三古书,绎绎搴纯英。

天地时一泰,吾道何时昌。

莫以一日腴,博此千载香。

苟不新厥德,正亦王春常。

只今自煮一斗酒,待子醉我琴书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