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凤秀才赴举

九重方侧席,四海仰文明。

好把孤吟去,便随公道行。

梁园浮雪气,汴水涨春声。

此日登仙众,君应最后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朝廷正急切寻求贤能,天下人都景仰着圣明的君主。
正好借此机会远离孤独的吟唱,跟随公正的道路前行。
梁园上空飘荡着雪的气息,汴河的水位随着春天的到来而上涨。
如今众多人才如同登仙一般被提拔,你应该是在最后得以晋升的那个。

注释

九重:指皇宫,皇帝所居之处。
方侧席:比喻君王急于求贤,坐不安稳。
四海:泛指全中国或全世界。
文明:这里指君主的圣明与文化教化。
好把:不如,还是。
孤吟:独自吟诗,这里指个人的文学创作或沉思。
公道:公正的道理或道路,引申为正确的方向或仕途。
梁园:汉代梁孝王所建园林,代指文人雅集之地。
浮雪气:雪后清新的空气,也象征着清高雅致的氛围。
汴水:流经北宋都城开封(汴京)的河流,代表繁华之地。
春声:春天的声音,象征生机勃勃。
登仙众:比喻得到提拔、地位显著提升的人们。
最后生:在众人之后,指虽然最终但也必定会得到提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期许。"九重方侧席"指的是宫殿中的高堂广座,这里用来比喻官府的威严与隆重;"四海仰文明"则展现了朝廷文治的盛况,暗示着诗人对国家文化的自豪和赞美。

"好把孤吟去,便随公道行"表达了诗人的不舍之情,他希望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同时也愿意跟随友人一起走上仕途。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期许,既有对个人才艺的自信,也有对未来共同前行的期待。

"梁园浮雪气,汴水涨春声"则是用景物描写来表达季节变化和送别的情感。这里的“梁园”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园林,而“浮雪气”则给人一种淡雅、宁静的感觉;"汴水"是古代河流名称,"涨春声"则描绘出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活力与生机。

最后两句"此日登仙众,君应最后生"充满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此日登仙众"可能是在比喻送别之日是朋友们共同攀登高峰的一天,而“君应最后生”则是希望孙凤秀才能够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得到最后的成功。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友情和未来祝愿的抒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孙逸人归庐山

独自担琴鹤,还归瀑布东。

逍遥非俗趣,杨柳谩春风。

草绕村程绿,花盘石磴红。

他时许相觅,五老乱云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朱秀才归闽

荆门来几日,欲往又囊空。

远客归南越,单衣背北风。

近乡微有雪,到海渐无鸿。

努力成诗业,无谋谒至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朱侍御自洛阳归阆州宁觐

寻常西望故园时,几处魂随落照飞。

客路旧萦秦甸出,乡程今绕汉阳归。

已过巫峡沈青霭,忽认峨嵋在翠微。

从此倚门休望断,交亲喜换老莱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迁客

天涯即爱州,谪去莫多愁。

若似承恩好,何如傍主休。

瘴昏铜柱黑,草赤火山秋。

应想尧阴下,当时獬豸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