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吕梁(其一)

解缆洪流树,侵星过吕梁。

风云犹帝里,山水即吾乡。

砚拂秋岚湿,衣沾晓露凉。

长年欣暑退,伊轧棹歌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吕梁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深切情感。

首联“解缆洪流树,侵星过吕梁”描绘了启程时的情景,船只在洪流中缓缓前行,天还未亮,诗人便已出发,穿越吕梁山。这里运用了“解缆”、“洪流”、“侵星”等词,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开始,以及时间之早,环境之壮阔。

颔联“风云犹帝里,山水即吾乡”则表达了诗人对帝都(指京城)与家乡山水之间的情感联系。尽管身处帝都的风云变幻之中,但心中所念仍是那熟悉的山水,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颈联“砚拂秋岚湿,衣沾晓露凉”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秋天的山岚湿润,仿佛连砚台都被沾湿了;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衣裳,却也带来了凉爽。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尾联“长年欣暑退,伊轧棹歌长”总结了旅途的感受。经历了长时间的酷暑,现在终于感到轻松愉快,而船桨划动的声音似乎也变得悠长悦耳。这一联既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喜悦,也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过吕梁(其二)

泽国新秋爽,玄云起北溟。

衣冠逢水部,风雨谢山灵。

雅意堪留滞,清词足典刑。

夕舟兼晓榻,谈坐忆蒲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王分司因过白塔寺饮

九日登高兴,三秋怅别情。

重携一尊酒,此地共君倾。

塔涌浮云暗,山衔落日明。

还将红树色,遥送海东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登南明山(其一)

石磴抱云回,高高积翠开。

苍藤昏古殿,碧树隐仙台。

钟鼓三天下,风烟万壑来。

不知千载后,谁忆此衔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登南明山(其二)

地僻无人赏,灵山迥独看。

石梁横险绝,岩洞倚高寒。

静已忘尘世,狂犹系冗官。

长歌送西日,野色上虚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