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三十六)

子孙贤否性相成,作法毋凉尽我生。

遗嘱絮烦临疾病,何曾片语耳根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此诗出自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怜愚诗》系列之三十六首,主题围绕家教与传承展开。诗人以深沉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探讨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后代品德与智慧的培养。

首句“子孙贤否性相成”,开篇即点明了后人品行与家族遗传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子孙成长的影响。次句“作法毋凉尽我生”,则表达了教育子女应当持之以恒,不因一时的冷淡或疏忽而放弃,要贯穿一生,持续不懈地进行。

接着,“遗嘱絮烦临疾病”,诗人通过描述在病重之际仍不忘叮嘱后事,强调了临终关怀与精神传承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子孙的最后教诲,也是对家族价值观的传承,体现了长辈对家族未来的深深关切。

最后一句“何曾片语耳根迎”,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即使在生命尽头,也未曾听到过一句能触动心灵、引领后辈走向正道的话语。这既是对当时社会家庭教育缺失的感慨,也是对后世的警醒,提醒人们重视言传身教,让每一句话都充满智慧与力量,成为引导子孙成长的灯塔。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关键时刻,语言的力量和价值。它不仅是一首对后人的告诫,也是对所有家长和教育者的启示,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言传身教,为子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收录诗词(52)

宋应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明末科学家,汉族江右民系。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 字:长庚
  • 籍贯:奉新(今属江西)
  • 生卒年:公元1587—约1666年

相关古诗词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三十七)

人生愿欲自无穷,官贵金多百岁中。

衰相已形功德薄,遗言墓志托名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三十八)

说短谈非遍世间,终身隔耳罔相关。

才闻传报无多语,烟起心胸火足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三十九)

人到无能始贷金,子钱生发向何寻?

厉词追索弥年后,生计萧条起绿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四十)

著述诗书吐肺肝,目前身后几人看。

装成圈点吾徒炫,假序名公识者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