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崇庆刺史常君殉节录

初秋夜坐孤镫光,烈风雷雨来虚堂。

正襟披诵殉节录,忠义郁勃淩清霜。

呜呼常君一儒士,杀身成仁不畏死。

志行卓立由平生,仓卒赴难非偶尔。

钟英山岳生东辽,博涉经史当垂髫。

谈诗击剑兼习射,酒酣英气干青霄。

一缕精诚见心术,填溢衷肠皆热血。

题篇曾泣费敬侯,读史常怀周遇吉。

纵谭成败意气豪,抚膺太息苍天高。

捧檄西充多惠政,三军给饷驰驱劳。

朝廷考最迁州牧,感激酬恩志益笃。

逆酋反覆恣披猖,仓黄转掠木果木。

常君一怒发冲冠,慷慨应敌凭雕鞍。

提刀见贼击且骂,厉声震野风号寒。

精灵奋发排海岱,荧惑欃枪三舍退。

彼众我寡势不支,可怜被创身首碎。

战袍铁裂血模糊,此日伤心大丈夫。

万民感动尽泣下,名留竹帛千秋俱。

天家旌忠立祠庙,忠魂常与日星耀。

蜀江遗烈长如生,青史垂芳许凭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崇庆刺史常君殉节录》是清代诗人顾宗泰对崇庆刺史常君英勇事迹的颂扬。诗中描绘了常君在面对逆贼时的英勇无畏,以及他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景。通过“初秋夜坐孤镫光,烈风雷雨来虚堂”这一开篇,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紧张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故事将充满波澜。

“正襟披诵殉节录,忠义郁勃淩清霜”两句,表达了对常君忠贞不渝、义薄云天精神的赞美。接着,“呜呼常君一儒士,杀身成仁不畏死”直抒胸臆,强调了常君作为文人学者,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身殉国的高尚品质。

“志行卓立由平生,仓卒赴难非偶尔”赞扬了常君一生的道德操守和临危不乱的勇气。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常君年轻时的才情与豪气,进一步展现了其人格魅力。“谈诗击剑兼习射,酒酣英气干青霄”生动地刻画了常君的多才多艺和英雄气概。

“一缕精诚见心术,填溢衷肠皆热血”表达了常君内心深处的忠诚与激情。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费敬侯和周遇吉的事迹,以及常君对成败的豪迈谈论,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捧檄西充多惠政,三军给饷驰驱劳”赞颂了常君在担任地方官职时的勤勉与贡献。随后,“朝廷考最迁州牧,感激酬恩志益笃”则表现了常君对国家的忠诚与感恩之心。

“逆酋反覆恣披猖,仓黄转掠木果木”描绘了叛乱者的嚣张气焰和混乱的局面。常君在这样的背景下,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展现了其英勇无畏的精神。“常君一怒发冲冠,慷慨应敌凭雕鞍”、“提刀见贼击且骂,厉声震野风号寒”等句子,生动再现了常君与敌人斗争的激烈场面。

“精灵奋发排海岱,荧惑欃枪三舍退”、“彼众我寡势不支,可怜被创身首碎”则展示了常君英勇战斗直至牺牲的过程。最后,“战袍铁裂血模糊,此日伤心大丈夫”表达了对常君英勇行为的深切哀悼和敬仰。

“万民感动尽泣下,名留竹帛千秋俱”、“天家旌忠立祠庙,忠魂常与日星耀”、“蜀江遗烈长如生,青史垂芳许凭吊”等句子,则表达了对常君英勇事迹的广泛传颂和永久纪念,以及后人对他的怀念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常君英勇事迹的深情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英雄主义,也体现了对国家忠诚、对正义追求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

顾宗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崇庆牧恤赠观察常理斋先生殉节录后

男儿血性本天成,报答君恩一死轻。

固是疏防由大将,还欣骂贼有书生。

诗篇末散精灵在,竹帛常垂姓宇荣。

料得忠魂多慰藉,故人何用泪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书拙作后尚有空纸因命儿子长庚依韵赋之附录于后

报国丹心自夙成,捐躯殉难事非轻。

临危慷慨能全节,就义从容肯恋生。

荫锡铜章多惠政,名垂青史有殊荣。

浣花溪畔遗祠在,父老焚香涕泗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理斋同年殉节诗

常公磊落人,沈勇迈终古。

边风钟性情,朔气壮眉宇。

诗篇自雄杰,不屑傍门户。

郁郁松柏姿,苍翠含媚妩。

予忝同门友,至谊订兰谱。

岁在申酉间,谒选留畿辅。

晨夕相过从,剥啄欣旧雨。

弱羽各分飞,萍蓬难自主。

君捧西充檄,予出晋阳祖。

屈指几暌离,良辰在何许。

徒闻善政多,空复瑶华伫。

校士到平阳,西川正鼙鼓。

群蛮竞反覆,战士润野土。

君时奋义烈,骂贼身膏斧。

风烟两地隔,未得罄覼缕。

一恸惊心魂,丝泪出肺腑。

继读张公文,大节粗枚举。

转饷充糇粮,挥刀剚䝟貐。

势穷被创夷,力屈饲豺虎。

凛哉睢阳风,浩气慑降卤。

忠魂庙貌新,岁时荐椒醑。

圣主轸忠勤,哲嗣锡圭组。

惟公又何憾,一死光册府。

独有故人情,临风怨芳杜。

形式: 古风

常理斋先生殉节诗

降蛮反侧负天诛,一夕吹唇蜂虿俱。

狼子戈矛惊肘腋,将军忠信掷头颅。

唱筹独护粮储重,挥刃宁知肝脑涂。

千载英灵同庙食,春兰秋菊奏笙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