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沪上留别彊村先生

鲈脍秋杯,树声一夜生离怨。

趁潮津月向人明,还似当时见。芳草天涯又晚。

送长风、萧萧去雁。凄凉客枕,宛转江流,朅来孤馆。

头白相看,后期心数逡巡遍。

此情江海自年年,分付将归燕。襟泪香兰暗泫。

两无言、青天望眼。老怀翻怕,对酒听歌,吴姬休劝。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鲈脍秋杯”起笔,描绘了秋夜离别的情景,通过“树声一夜生离怨”,表达了词人与彊村先生离别的深深愁绪。潮水、明月和往日相聚的画面,勾起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使得离别更加伤感。“芳草天涯又晚”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伴随着长风中的雁鸣,词人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无奈。

“凄凉客枕,宛转江流,朅来孤馆”描绘了词人在异乡的孤寂生活,夜晚辗转难眠,只有江水陪伴。接下来,“头白相看,后期心数逡巡遍”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重逢的期盼,但又担心岁月匆匆,相见无期。

“此情江海自年年,分付将归燕”寄托了词人的情感于江海和归燕,希望它们能传递这份深情。最后,“襟泪香兰暗泫,两无言、青天望眼”写出了词人与彊村先生离别时的无声悲泣,只能默默凝视远方,无言相对。

“老怀翻怕,对酒听歌,吴姬休劝”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恐惧,害怕面对酒歌欢宴,更不愿被吴地女子劝酒,因为这只会加重他的离愁。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婉约,展现了词人与彊村先生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离别的哀愁。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风余小集,示从游诸子

尊酒平生,岁寒心素归闲赏。玉梅宫样。

先入春风唱。花信从头,迤逦年光畅。芳菲想。

旧兰无恙。语笑疏灯上。

形式:

三姝媚.午窗假寐,姬人为供给红梅枝,既觉始见之,时得彊村翁寄词,有“风怀销尽”语,遂下一转语作我发端

风怀销未尽。又帘栊新妆,漫吟花信。

静日闲门,驻风华依旧,好春宜趁。

唤起娉婷,应为斗、新词娇韵。

自照溪奁,重拂燕支,翠尊潜近。心事黄昏牵引。

写艳曲江南,故宫遗恨。

淡泊重来,算自然孤寐,寤歌随分。

掩抑红情,谁更念、玉箫凄损。

料东风不管,清寒拼忍。

形式:

应天长.庚午秋,谒彊村翁沪上,日坐思悲阁谈词,吴湖帆为图以张之。赋此报湖帆,并索翁和

王风委草,骚赋怨兰,危弦思苦谁说。

坐对素秋摇落。芳菲与鹈鴂。吟壶永、双练发。

悄未觉,翠销红歇。镇闲写,解带披襟,满座香发。

长恨付梨园,似锦湖山,南渡最凄咽。

况是泪枯啼宇,冬青更愁绝。斜阳事,人世别。

怎料理、此间情切。画图展、后视如今,何处风月。

形式:

宴山亭.辛未九日,与风余诸子风雨登高

闲梦东篱,凄绝素心,暝色相携高处。

残照翠微,旧月黄昏,佳约有时风雨。

漫惜多阴,知道是、秋光谁主。凝伫。

曾旧识江山,看人无语。

还喜身健登临,且随分清尊,慰秋良苦。

漉巾爱酒,岸帻簪花,商略较谁风度。

尽日停云,休更忆、昔年亲故。迟暮。

须料理、幽居词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