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一一二)

头角苍浪声似钟,貌如冰雪骨如松。

匣中宝剑时频吼,袖里金锤逞露风。

会饮酒时为伴侣,能行诗句便参同。

来年定赴蓬莱会,骑个生狞九色龙。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头角峥嵘声音如钟,容貌如冰雪骨骼如松。
剑匣中的宝剑时常发出吼声,袖中藏着的金锤显威风。
在饮酒时他是伙伴,能吟诗则见解相同。
来年必定参加蓬莱盛会,驾驭着凶猛的九色龙。

注释

头角:形容人的相貌出众,这里指少年英才。
苍浪:形容声音洪亮。
声似钟:声音深沉如同钟声。
貌如冰雪:形容人面貌洁白如雪。
骨如松:比喻人有坚韧不屈的品格。
匣中宝剑:暗指人才被埋没。
时频吼:宝剑出鞘时发出的声音。
袖里金锤:比喻内在的才能或力量。
逞露风:展现、显露自己的能力。
会饮酒:善于交际,能与人共饮。
为伴侣:成为朋友和伙伴。
能行诗句:擅长写诗作词。
便参同:见解一致,思想相通。
蓬莱会:传说中的仙人聚会,比喻高尚的社交活动。
生狞:凶猛的样子。
九色龙:象征尊贵或神秘的力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气质。"头角苍浪声似钟,貌如冰雪骨如松"几句,通过对比手法,形容主人公雄健而又不失文雅之气,宛如古钟般的声音,给人以深远的感觉;相貌如同冰雪一般清澈,骨骼坚硬如松树。接着"匣中宝剑时频吼,袖里金锤逞露风"则展示了主人公武勇的一面,宝剑和金锤象征着力量与权威,仿佛即将发出的吼声和微露的风,预示着一场激战或是某种行动的即将到来。

诗中的"会饮酒时为伴侣,能行诗句便参同"表明主人公不仅武力超群,还擅长文学,有着与之匹配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华。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饮酒作乐还是吟诗作对,都能够找到知音和伙伴。

最后两句"来年定赴蓬莱会,骑个生狞九色龙"充满了神话色彩。蓬莱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而乘坐九色龙,更是一种超脱凡尘的描写,这里可能隐含着主人公不仅在人间有着非凡的地位,未来还将步入神仙之列。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外貌、才能和未来的描述,塑造了一个集英雄气概与文艺才情于一身的完美形象。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七言(其一一三)

神仙暮入黄金阙,将相门关白玉京。

可是洞中无好景,为怜天下有众生。

心琴际会闲随鹤,匣剑时磨待断鲸。

进退两楹俱未应,凭君与我指前程。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又记

数载乐幽幽,欲逃寒暑逼。

不求名与利,犹恐身心役。

苦志慕黄庭,慇勤求道迹。

阴功暗心修,善行长日积。

世路果逢师,时人皆不识。

我师机行密,怀量性孤僻。

解把五行移,能将四象易。

传余造化门,始悟希夷则。

服取两般真,从头路端的。

烹煎日月壶,不离乾坤侧。

至道眼前观,得之元咫尺。

真空空不空,真色色非色。

推倒玉葫芦,迸出黄金液。

紧把赤龙头,猛将骊珠吸。

吞归脏腑中,夺得神仙力。

妙号一黍珠,延年千万亿。

同途听我吟,与道相亲益。

未晓真黄芽,徒劳游紫陌。

把住赤乌魂,突出银蟾魄。

未省此中玄,常流容易测。

三天应有路,九地终无厄。

守道且藏愚,忘机要混迹。

群生莫相轻,已是蓬莱客。

形式: 古风

三字诀

这个道,非常道。性命根,生死窍。说著丑,行着妙。

人人憎,个个笑。大关键,在颠倒。莫厌秽,莫计较。

得他来,立见效。地天泰,为朕兆。口对口,窍对窍。

吞入腹,自知道。药苗新,先天兆。审眉间,行逆道。

滓质物,自继绍。二者馀,方绝妙。要行持,令人叫。

气要坚,神莫耗。若不行,空老耄。认得真,老还少。

不知音,莫语要。此儿法,合大道。精气神,不老药。

静里全,明中报。乘凤鸾,听天诏。

形式: 古风

口占

非神亦非仙,非术亦非幻。

天地有终穷,桑田几迁变。

身固非我有,财亦何足恋。

曷不从吾游,骑鲸腾汗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