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王又曾的《琴鹤楼》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与人世悲欢交织的画面。首句“湖上青山太不情”,以拟人手法写出青山似乎无情,年年冷漠地面对行人的来去。次句“年年冷笑行人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对比,暗示人生无常。
“寺门老柳争舒眼,看尽别离浑不管”借老柳的形象,表达对人间离别的淡然态度,即使目睹无数别离,也无动于衷。诗人建议将琴鹤楼迁至“荒溪之侧穷严幽”,以远离尘世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
“我不复见何怨尤”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再见到繁华景象的释然,他在这里寻求的是超脱和解脱。然而,“葡萄深杯酾红油”又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热闹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强调友情的深厚和劝酒的场景。然而,他也意识到“黄垆黄垆非少壮”,青春不再,感叹不必为衰老增添更多哀愁。
最后,诗人感慨“成佛生天本是虚,求官作达夫成妄”,揭示出对人生目标的反思,认为追求成仙或世俗功名皆为空幻。结尾处,“西冷依旧好风烟,回首经今十年”,诗人独自站在西江边,回忆过去,吟唱与醉眠,那份孤独与怀旧之情跃然纸上。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