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的《送傅舍人国华使高丽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傅舍人出使高丽的壮阔场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使命的崇高敬意。
首联“长啸溟波又一游,眼中壶峤接沧洲”,以“长啸”开篇,展现了傅舍人出使前的豪情壮志,仿佛在大海的波涛中长啸,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次重要旅程。接着,“眼中壶峤接沧洲”则描绘了他目光所及之处,仿佛连通了壶峤与沧洲,寓意着此行将跨越遥远的距离,连接不同的地域。
颔联“紫薇垣近三台象,银汉槎浮八月秋”,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紫薇垣代表朝廷,三台象则是古代官职的象征,暗示傅舍人即将接近权力中心,肩负重任。银汉槎浮则借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八月秋意正浓,暗喻出使的时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颈联“七制还须补天笔,二帆聊展济川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七制可能是指多次尝试或经历,补天笔则源自古代神话,比喻傅舍人需要凭借智慧和能力解决复杂问题,恢复国家的和谐与稳定。二帆聊展济川舟,则是希望傅舍人在旅途中能够顺利前行,如同船只在大海上航行,最终达到目的地。
尾联“从容归奏承清问,膏泽东南四十州”,表达了对傅舍人完成使命后归来,能够向朝廷报告成功,并惠及东南地区四十余州的期待。膏泽在这里指的是恩泽、福祉,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出使成功并为国家带来利益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傅舍人的勇气和决心,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邃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