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的《减字木兰花·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作展示了诗人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表达。
"爱而不见,立马章台空便面"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眷恋,但却又无法触及的痛苦。"章台"指的是古代长安城外的一处高台,是唐代著名才女杨贵妃曾经游历的地方,充满了传奇色彩。这里借用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美好回忆与现实间的隔阂。
"想像娉婷,只恐丹青画不成" 这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情感体验和外在艺术表达之间的困境。"娉婷"形容女子柔美的姿态,而"丹青画"指的是用浓郁的颜料绘制的画像,诗人担忧即使是最好的绘画技艺也难以捕捉到心中所想像的完美。
"诗人老去,恰要莺莺相伴住"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哀愁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莺莺"通常用来形容女子温婉的声音,这里则是指与妻子共同度过晚年的愿望。
"试与平章,岁晚教人枉断肠"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最后阶段的感悟。"试与平章"意味着尝试用平淡的文字来记录生活的片段,而"岁晚教人枉断肠"则是说,到了年老时,才深刻体会到生命中的许多经历都是徒劳无益,给内心带来了深深的伤痛。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对艺术表达的困惑、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