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夜的景象,诗人以落叶为引,表达了对国家和自身的深深感慨。首句"杂遝浑疑万骑催",通过密集的落叶声,比喻战马奔腾的壮丽场景,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壮阔的气氛。"夜寒齐卷朔风来",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夜晚,北风吹过,落叶纷飞,显得凄凉。
"黄榆影落长城暗",描绘了黄榆树在月光下投下的暗影,与长城的雄伟形成对比,更显孤独与苍凉。"紫塞声和画角哀",紫塞指的是边关,画角是军中的号角,哀鸣之声暗示了战事的悲凉和戍边士卒的思乡之情。
"怀国易添苏武感,无家莫上李陵台",诗人借苏武牧羊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无处归家的无奈。李陵台,可能是指边关的某座高台,诗人借此寓言,不愿登临,以免触动内心的伤痛。
最后两句"生原大地阑珊质,甘作乾坤废弃才",诗人自比为大地的残枝败叶,虽凋零但仍坚守,愿意默默奉献,即使被弃置一旁,也无怨无悔。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