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九日满坦山》由元代诗人刘秉忠所作,通过描绘满坦山的秋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
首联“凌云气节鬓惊秋,书剑荒寒事远游”,开篇即以“凌云气节”形容诗人的高尚品格,虽已至暮年(鬓惊秋),仍保持着不屈的精神。诗人以“书剑”自喻,既指读书人手持书卷,又暗含着游历四方之意,表达了他虽身处荒寒之地,却依然坚持远游的决心。
颔联“万里岚光乘马背,一川红叶上鳌头”,进一步描绘了满坦山的壮丽景色。万里之遥的山岚在诗人的马背上掠过,展现出辽阔的视野;而一川红叶则仿佛铺满了山川,如同登上鳌头般壮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壮志。
颈联“西风不管参军帽,绝塞空凋季子裘”,运用典故,以西风与参军帽、季子裘(季札的皮衣)的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的孤独与坚韧。西风无情地吹动着参军帽,而绝塞之地的寒冷却让季子裘显得空荡,暗示了诗人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不失其志的坚定。
尾联“谁把茱萸念行役?凭高拭目望神州”,将情感推向高潮。茱萸是古人常用于驱邪避疫的植物,此处借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祖国大地,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这一句既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有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满坦山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