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濯缨溪

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

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

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宁愿留在旧山中,这里有洗涤冠缨的清泉。
清晨的阳光透过松枝,秋天的月色与泉水相连。
行走间鞋底的痕迹全无,静坐时更觉头巾倾斜的舒适。
在这寂静的隐居之地,领取俸禄也无需感到妨碍。

注释

旧山:指过去的家乡或熟悉的山水。
濯缨泉:比喻清高、洗去尘俗的地方。
晓景:早晨的景色。
月色连:形容月光与环境融为一体。
屐齿:木屐上的齿痕,古人常用来形容行踪。
角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象征隐士生活。
幽栖:幽静的隐居生活。
请俸钱:请求领取官职的俸禄,表示生活无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水之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尘世、寂寞山林生活的向往。诗中“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两句,设定了诗人的行程目的地以及那里的自然风光,濯缨溪以其清澈见称。接下来的“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描绘出晨曦与松枝相亲,夜晚则是明月带来的宁静,这两种时段的景象各具特色,却同样体现了自然之美。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由漫步和悠然自得的状态。这里的“屐齿”指的是登山时脚下留下的痕迹,“角巾”则是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头巾,透露出诗人的隐逸情怀。

最后两句“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渴望和安适感。这里的“寂寂”形容环境之静谧,“幽栖”指的是隐居之所,而“无妨请俸钱”则暗示诗人愿意放下世俗的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

整个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陕城即事

左右分京阙,黄河与宅连。

何功来此地,窃位已经年。

天下才弥小,关中镇最先。

陇山望可见,惆怅是穷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亲仁里居

三年赁舍亲仁里,寂寞何曾似在城。

饮酒自缘防冷病,寻人多是为闲行。

轩车无路通门巷,亲友因诗道姓名。

自别青山归未得,羡君长听石泉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剑器词三首(其一)

圣朝能用将,破敌速如神。

掉剑龙缠臂,开旗火满身。

积尸川没岸,流血野无尘。

今日当场舞,应知是战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剑器词三首(其二)

昼渡黄河水,将军险用师。

雪光偏著甲,风力不禁旗。

阵变龙蛇活,军雄鼓角知。

今朝重起舞,记得战酣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