鸲鹆谣

鸲之鹆之。公出辱之。鸲鹆之羽。公在外野。

往馈之马。鸲鹆跦跦。公在乾侯。徵褰与襦。

鸲鹆之巢。远哉遥遥。裯父丧劳。宋父以骄。

鸲鹆鸲鹆。往歌来哭。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鸲鹆(即八哥)与人的互动,充满了生动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通过鸲鹆的行为,诗人巧妙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首先,“鸲之鹆之。公出辱之。”开篇以鸲鹆的叫声引入,暗示了人物的出场。这里的“辱”字,可能并非贬义,而是指鸲鹆对公人的打扰或陪伴,体现了动物与人类之间微妙的关系。

接着,“鸲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描述了鸲鹆的羽毛,象征着其美丽与自由。公人在野外时,鸲鹆或许为他带来了陪伴或是某种形式的帮助,公人则以馈赠马匹作为回应,展现了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与回馈。

“鸲鹆跦跦。公在乾侯。徵褰与襦。”这部分通过鸲鹆的动作和公人的位置变化,进一步描绘了场景的动态感。公人可能在乾侯(古代的一种官职或地名),而鸲鹆则在寻找适合的地方筑巢,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的本能与生存策略。

“鸲鹆之巢。远哉遥遥。裯父丧劳。宋父以骄。”这里转而探讨了鸲鹆巢穴的遥远,以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可能暗示了距离与思念,或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同时,通过“裯父丧劳”和“宋父以骄”的对比,表达了对勤劳与骄傲的不同态度,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思考。

最后,“鸲鹆鸲鹆。往歌来哭。”以重复的鸲鹆叫声结尾,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哀乐交织。鸲鹆既是欢乐的歌唱者,也是悲伤的哭泣者,体现了生命中的喜怒哀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鸲鹆这一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物情感和社会伦理,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界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与细腻感受。

收录诗词(230)

无名氏(先秦)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鲁童谣

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形式: 押[麌]韵

晋儿谣

恭太子更葬兮后十四年晋亦不昌。昌乃在其兄。

形式: 押[庚]韵

赵民谣

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形式: 古风

攻狄谣

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于梧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