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与世无争、文武兼备的景象。首句“林森剑戟立天兵”,以剑戟比喻林木密集如兵阵,展现出环境的威严与静谧。然而,这并未妨碍隐者内心的琴书雅趣和淡泊之情,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不碍琴书嘉遁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境,即使身处兵戈之地,也能保持读书弹琴的闲适与超脱。接下来,诗人引用李愿和谢安两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李愿垂钓自得其乐,谢安修补鞋子时也显露出高雅的兴致,以此表达对隐居生活的理想化描绘。
“岩房罢磬销香篆,石壁题诗纪姓名”两句,写的是隐者在岩洞中静修,焚香写字,留下自己的名字,体现了他们的个性和痕迹。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虽然无法立即追随,但期待能与这些隐士共度秋风中的鸡黍之约,共享那份宁静的盟誓。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对传统士大夫精神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