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跸峪口少师蹇公少保金公尚书胡公及予奉旨先归道中风寒小憩洪胜寺

圣主深恩恤老臣,赐归先渡白河滨。

御营昼日承三接,驿路飙风共四人。

满地寒芜行雉兔,谁家荒冢伏麒麟。

山僧颇解空王法,延客焚香话六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驻跸峪口少师蹇公少保金公尚书胡公及予奉旨先归道中风寒小憩洪胜寺》。诗中描绘了在归途中,圣主对老臣的深切关怀与恩泽,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象和人文遗迹。

首句“圣主深恩恤老臣”,开篇即点明主旨,圣上对老臣的深厚恩情与体恤之情。接着“赐归先渡白河滨”一句,描述了老臣们被允许先渡过白河返回的情景,体现了圣主的宽厚与仁慈。

“御营昼日承三接,驿路飙风共四人”两句,通过对比御营与驿路的环境,展现了老臣们归途中的不同感受。御营中可能有更多的人陪伴与照顾,而驿路上则只有四人同行,突出了旅途的孤独与简朴。

“满地寒芜行雉兔,谁家荒冢伏麒麟”描绘了归途中的自然景色,满地的寒芜与偶尔出没的雉兔,以及荒冢中静卧的麒麟雕像,构成了一幅充满历史感的画面。

最后,“山僧颇解空王法,延客焚香话六尘”两句,转而描写在洪胜寺的短暂停留。山僧通晓佛法,热情款待客人,焚香祈祷,谈论着世间万物(六尘),表达了对佛理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归途中的情感变化与自然景观,同时也融入了对圣主恩德的感激与对佛教智慧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旅途抒怀之作。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送潘景昭致仕归永嘉

素节清名玉不如,忽承优诏赐閒居。

青坊旧振郎官笔,金匮新藏史氏书。

归橐人嗟一羽重,悬车谁及二毛初。

黄花翠竹温州郭,晏岁高情乐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吴敏德南京佥都御史

九重图治任才贤,白简凝霜载画船。

共喜芝兰出萧艾,已知鸾凤异鹰鹯。

淮山渺渺飞云外,蓟树亭亭落照前。

相好相违重相忆,好音时听路人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丹徒何彦澄皆春堂

百亩药畦春浩荡,济人浑是太和心。

泉香橘畔苏眈井,花满云边董奉林。

灵剂不须酬白璧,丹砂自可致黄金。

南徐城下沧江水,会比何家阴德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张嘉会赴封川

绣衣前日下台端,百里清霜绿幕寒。

不恨逢人双眼白,共怜为国寸心丹。

苍茫晏岁迁除远,缱绻同乡执别难。

自有平生冰操在,岭梅还似旧时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