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朱艾卿

自让皇帝去国以还,辽海梦觚棱,绍圣遗臣嗟德祐;

是先大夫及门之长,瓣香话衣钵,南丰风节继庐陵。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挽诗《挽朱艾卿》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杨圻所作,通过对逝者朱艾卿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崇高的敬意。

首句“自让皇帝去国以还”,开篇即以历史事件引入,暗示朱艾卿生前可能曾与皇室有所关联,或是皇族后裔,或是因某种原因与皇权有所牵连。接着“辽海梦觚棱”一句,通过辽海与觚棱(古代皇宫的建筑装饰)的意象,描绘了朱艾卿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与回忆,同时也暗含着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

“绍圣遗臣嗟德祐”一句,进一步揭示了朱艾卿的身份背景,或是在宋朝末年,作为忠臣坚守道义,面对国家危难,表达了对其忠诚与品德的赞誉。这里“绍圣”和“德祐”均为宋朝年号,分别对应宋哲宗和宋恭帝时期,暗示了朱艾卿在历史动荡中的角色与贡献。

接下来,“是先大夫及门之长”一句,转而描述朱艾卿在学术或家族中的地位与影响,表明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建树,在文化或教育领域也有深远的贡献,是前辈学者的长者,体现了其在知识传承与道德风尚上的影响力。

“瓣香话衣钵”一句,运用佛教语汇,形象地表达了朱艾卿在精神层面的教诲与传承,如同传授衣钵一般,将智慧与信仰传递给后人,强调了其在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南丰风节继庐陵”一句,将朱艾卿的风骨与品格与历史上两位著名文人的风范相提并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南丰人)与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庐陵人)。这不仅是对朱艾卿人格魅力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其在文学与道德上成就的极大推崇,暗示了他在后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与文化象征,深情地缅怀了朱艾卿的一生,既展现了其个人的卓越成就,也彰显了其在社会、文化乃至精神层面上的深远意义,是一首充满敬意与哀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387)

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海师逝世十周纪念

访骨拜青山,独怜一客乘船,海上风涛犹澒洞;

招魂栖华表,应感十年返鹤,辽东城郭不分明。

形式: 对联

代玉帅挽南海联

其人如景星卿云,栖栖一代;

满眼是莺飞草长,眇眇愁余。

形式: 对联

挽天枢

竞爽机云,叹逝赋成士衡恨;

齐名轼辙,谪居诗忆子由多。

形式: 对联

挽李镇卿

地隐溯高踪,四明山水思狂客;

文人关至性,春草池塘恸惠连。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