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陈遹声的《游金山用东坡韵》以苏东坡的风格为灵感,描绘了作者游历金山寺的经历。诗中通过与东坡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宦游西蜀至东海的行程,以及对山川景致的独特感受。
首句“东坡蜀人游江南,我宦西蜀归东海”点明了诗人与东坡的相似经历,但各自的方向相反。接下来的诗句“山门玉带今何在?”暗示了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以及对金山寺山门的询问。
“去年滟滪触危陀,几将性命付洪波”描绘了险象环生的江上旅程,暗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人随后描述了沿途的壮丽景色,如蜀山的奇特和吴山的秀美,以及江面的晚景,如“秋波细蹙云鳞碧,长鲸返掉霞尾赤”。
进入金山寺后,“系缆登山山径仄,初三无月丛林黑”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神秘,而“窗隙微露佛镫明,拨径敲门僧梦惊”则写出访僧人的场景,僧人被突然的敲门声惊醒。
最后两句“开门相见不相识,瓶拂挂壁无长物”,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初次见面的意外,以及寺内简朴的生活状态。诗人与僧人深夜对谈,纵论名山,直到“夜半舌乾辩不已”,甚至煮茗解渴,气氛热烈而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东坡的韵脚写就,展现了诗人游历金山寺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游历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