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在李十六丈宅中品尝新米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丰收的喜悦与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感慨。
首句“熟杵香粳粒粒红”以“熟杵”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稻谷经过舂捣后变得香气四溢、色泽诱人,粒粒饱满如红宝石,生动描绘出新米的诱人之态。接着,“尝新早得及秋风”则点明了品尝新米的时间恰逢秋风送爽,寓意着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劳动的果实。
“尽令虾菜兼庖续,不觉鸡豚下箸空”两句,通过列举虾菜、鸡豚等食材,展现了宴席上的丰富与丰盛,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对宾客的款待之周到。然而,随着佳肴的不断上桌,原先准备的鸡豚似乎很快就消耗殆尽,这既体现了食物的美味,也侧面反映了主人家的殷勤好客。
接下来,“垄陌三时农父力,瓮餐一饱世人同”两句,将视角转向了辛勤耕耘的农民,赞美他们一年四季的劳作,使得餐桌上的美食得以呈现。同时,也强调了不论身份高低,人们共享丰收成果的平等与和谐。
最后,“年来旱涝淹多眚,薄敛仍看比屋穷”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另一面。尽管经历了自然灾害,但农民仍然努力耕作,希望有所收成。而作为主人,蔡学用在诗中表达了对农民辛劳的同情,以及对社会贫富差距的关注,呼吁减轻赋税,让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丰收的喜悦,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生疾苦,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