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玉汝使两浙

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仁声又向新年入,惠泽犹为故老传。

翠巘烟云生席上,沧溟风雨到樽前。

经营智略多馀暇,赏燕谁酬白雪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让乐曲疾驰直下九重天,这个国家曾因它而感动琴弦。
仁爱的声音又在新年里响起,恩惠仍然传递给老一辈。
翠绿山峰的云雾在宴席上缭绕,大海的风雨降临到酒杯之前。
忙碌中仍有闲暇智慧,谁能回应这高雅的诗篇以宴饮相酬?

注释

使:让。
传:传递。
东驰:疾驰东去。
下:向下。
九天:极高的天空。
此邦:这个国家。
曾:曾经。
屈:感动。
鸣弦:触动琴弦。
仁声:仁爱的声音。
新年:新年。
入:响起。
惠泽:恩惠。
故老:老一辈的人。
翠巘:翠绿的山峰。
烟云:云雾。
生:缭绕。
席上:宴席上。
沧溟:大海。
风雨:风雨。
到:降临。
樽前:酒杯前。
经营:忙碌经营。
智略:智慧策略。
馀暇:闲暇时间。
赏燕:宴饮赏玩。
谁:谁人。
酬:回应。
白雪篇:高雅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中表达了对韩玉汝出使两浙的期许和祝愿。首句“使传东驰下九天”形象地描绘了使者疾速出行的情景,仿佛能跨越天际。接着,“此邦曾屈试鸣弦”暗示韩玉汝在此地有过卓越的表现,如同琴弦被轻轻触动,发出动人的声音。

“仁声又向新年入”预祝他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传播仁爱之声,惠及百姓。诗人强调他的恩惠将延续给老一辈的人们,体现了关怀之情。“翠巘烟云生席上,沧溟风雨到樽前”通过自然景象,寓言出使途中可能遇到的风土人情和艰难险阻,但诗人相信他有足够的智慧和策略应对。

最后,“经营智略多馀暇,赏燕谁酬白雪篇?”表达了对韩玉汝在完成使命之余,还能欣赏美景、吟咏高雅诗篇的期待,寓意其不仅政务繁忙,也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整首诗情感真挚,寄寓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出使之人的赞美与鼓励。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送僧晚容

飞光无停芳岁阑,群阳不行寒气动。

疏篁有韵窗含雪,重幕无温笔栖冻。

萧条山草叶始枯,绰约江梅蕊先弄。

无人为我取酒斟,有客来前乞诗送。

多情为客不能已,捲纸连书笔锋纵。

七言百字拙且卑,俗眼方憎汝休重。

形式: 古风

郧口

我行去此二十年,郧水不改流潺湲。

风光满眼宛如昨,故人乘鸾独腾骞。

今人随我不知昔,我记昔游何处言?

泪向幽襟落如泻,况闻江汉断肠猿。

形式: 古风

闻喜亭

闻喜名自昔,广亭临汉津。

飞甍出万屋,地绝无纤尘。

盘道城堞古,远林墟曲新。

静觉耕钓胜,幽宜鸥鹭驯。

赖此荒僻郡,幸容朴愚人。

阁铃昼常寂,斋酿寒更醇。

一樽且勤设,勿负头上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食梨

今岁天旱甚,百谷病已久。

山梨最大树,属此亦乾朽。

当春花盛时,雪满山前后。

常期摘秋实,穰穰落吾手。

忽惊冰玉败,不与膏泽偶。

清朝起周览,映叶才八九。

闲居问时物,此说得溪叟。

贫斋分寂绝,尘抱徒噎呕。

宁知萧条内,把握忽先有。

食新恐非称,分少觉已厚。

开苞日星动,落刃冰雪剖。

烟浔择新汲,远负盈素缶。

英华两相发,光彩生户牖。

初尝蜜经齿,久嚼泉垂口。

蠲烦慰诸亲,愈渴忻众友。

肯视故畦瓜,宁论浊泥藕。

岁晚迫风霜,人饥乏藜糗。

真味虽暂御,未许置樽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