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赠曹子大同

荆玉游中土,连城不复偿。

武夫迫相淆,璠玙蔽其光。

所以神自泣,黯然思陵阳。

空谷产猗兰,无人自芬芳。

菉葹群来狎,根株不相当。

所以希拂拭,愿登君子堂。

淮南富耆硕,曹子乃其良。

渔猎六代薮,驰骋百氏场。

五十困公车,六十钓沧浪。

著书累万言,不博俸一囊。

鹖雀暮来栖,万目呼凤凰。

窃悲千秋瑞,长铩五色章。

惠而好我音,携我以同行。

知己何必多,寸心暴秋阳。

结交何必早,岁晚见冰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答赠曹子大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首句“荆玉游中土,连城不复偿”,以荆玉比喻才华横溢之人,虽在中原大地游历,却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与回报,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接着,“武夫迫相淆,璠玙蔽其光”进一步描绘了才华被埋没的境遇,将才华比作美玉,却被粗鄙之辈所掩盖,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才被忽视的社会现象。

“所以神自泣,黯然思陵阳”一句,诗人借神灵的哭泣表达对人才被埋没的深切同情,同时表达了对理想之地的向往。“空谷产猗兰,无人自芬芳”则通过兰花在空谷中独自绽放,象征着才华在无人赏识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洁,不为世俗所染。

“菉葹群来狎,根株不相当”以菉葹(杂草)与兰花混生,比喻才华与庸才共处,难以脱颖而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社会环境的批判,以及对自身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无奈。

“所以希拂拭,愿登君子堂”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赏识与认可的愿望,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君子的赏识,从而得以施展。

接下来的几句“淮南富耆硕,曹子乃其良。渔猎六代薮,驰骋百氏场”赞美了淮南地区人才济济,曹子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不仅精通六艺,还善于交际,展现了曹子的多才多艺和社交能力。

“五十困公车,六十钓沧浪”描述了曹子在仕途上的坎坷经历,五十岁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困顿,六十岁时选择退隐江湖,过起了隐士生活。

“著书累万言,不博俸一囊”赞扬了曹子的文学成就,尽管著作等身,但并未因此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

“鹖雀暮来栖,万目呼凤凰”以鹖雀与凤凰作比,表达了对曹子才华的赞誉,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上对真正人才的渴望。

“窃悲千秋瑞,长铩五色章”表达了对曹子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展现的惋惜,同时也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压抑人才的现象表示了忧虑。

最后,“惠而好我音,携我以同行”表达了诗人对曹子的感激之情,愿意与之共同前行,体现了深厚的友谊。诗人认为,知己不必多,但一个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朋友足以温暖人心,如同秋阳般照耀。

“知己何必多,寸心暴秋阳”强调了友情的质量远胜于数量,一个真心的朋友足以给予心灵温暖和力量,如同秋天的阳光一样明亮而温暖。

“结交何必早,岁晚见冰霜”则表达了对友情的持久性和真挚性的重视,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反而会在岁月的洗礼下更加坚固,如同严冬中的冰霜,虽然寒冷,却更能凸显出友谊的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曹子才华与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理想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敬美弟杜门信州移文乞休赋此寄之(其一)

寒霜日夜零,廓落成晏岁。

羁羽坐空条,畴能不愁思。

愁思望故乡,安为久留滞。

故乡足稻粱,处者甘其惠。

伏罗更以详,忽来诚可畏。

不睹双飞凤,摩空适其志。

晦显何足陈,无营乃为贵。

形式: 古风

敬美弟杜门信州移文乞休赋此寄之(其二)

侯生縻抱关,会计委宣尼。

不复知身贱,焉知贵为谁。

大块博物形,自古多参差。

得失若浮萍,泛者偶值之。

高位多折腰,韦缟乃信眉。

黄鹄游于田,尺鴳笑其卑。

狎世诚非易,避人良岂宜。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敬美弟杜门信州移文乞休赋此寄之(其三)

彭蠡汇大江,洪波浩洋洋。

零雨久滞淫,牛斗摄其光。

匣中双飞龙,生不铲名王。

一旦埋槁壤,时时啸寒霜。

□□貌若兰,不因风菲芳。

盛年中自失,垂晚怨朝阳。

逝晷不我还,抚壮当自详。

无为爱一壑,坐使玄鬓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小桃源图

出郭只十里,种桃近千树。

主人非避秦,亦不嫌客顾。

有酒且赏花,酒尽应须去。

试语刘麟之,何如此中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