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潘先生寒食有感(其二)

无赖杨花趁暖风,旅中节物与愁逢。

一声杜宇啼春怨,知在花梢第几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杨花随风飘舞的情景,以及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季节变换带来的愁绪。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首句“无赖杨花趁暖风”,以“无赖”二字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感色彩,形象地表现了杨花不受约束、随风飘荡的姿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由而又无奈的景象的复杂心情。“趁暖风”则点明了时节,春日的温暖为杨花的飘扬提供了条件,也为后续的愁绪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旅中节物与愁逢”,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份——旅人,以及他所处的环境——旅途中的节日。在异乡的旅途中,面对熟悉的季节更替,诗人内心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愁绪。这里的“节物”不仅指自然界的春景,也暗含了对家乡、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寄托。

第三句“一声杜宇啼春怨”,通过杜鹃鸟的啼鸣来表达春天的哀怨。杜鹃鸟的叫声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思乡或哀愁,这里诗人借杜鹃的啼声,进一步深化了自己内心的愁绪。杜鹃鸟的啼叫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忧伤,而这种忧伤又与诗人的个人情感产生了共鸣。

最后一句“知在花梢第几重”,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愁绪来源的探寻。这不仅是对杜鹃啼声的回应,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追问。在繁花似锦的春日里,诗人试图从自然中寻找慰藉,却发现自己无法摆脱那份深藏于心底的愁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旅途中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欣赏,又有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身孤独处境的感慨。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使得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那份淡淡的哀愁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次韵潘先生寒食有感(其三)

人间寒食几经年,甲子谁能记后先。

且尽一杯蓝尾酒,莫将身事恼生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悼僧德芬(其一)

身著方袍十一年,缁林头角稍轩轩。

参禅早悟前三旨,学道思归不二门。

花落絮飞浮世尽,风清月白片心存。

异时我作高僧传,为记严公有此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悼僧德芬(其二)

妙龄萧洒脱尘笼,高揖禅林话苦空。

万水千山新道眼,一瓶二钵旧家风。

圆镜肇论能知趣,笔法诗章稍自工。

圆泽精魂定何所,想随流水到天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悼禅法师

阁中高隐岁华深,龟鹤精神老不侵。

宝剑妙传驱鬼术,灵丹长有济人心。

弥明石鼎方联句,弘景袈裟遽掩衾。

借问青牛何处去,九天云路杳难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