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乐(其一)

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

渔唱歇,醉眠斜,纶竿蓑笠是生涯。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翻译

在弯曲的水边和山脚下的小村落,只有四五户人家。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隔着一片芦花荡。

注释

水曲:河流弯曲处。
山隈:山脚下的凹地。
四五家:少数几户人家。
夕阳:傍晚的太阳。
烟火:炊烟。
芦花:芦苇丛中的白色花絮。
渔唱:渔民的歌声。
醉眠:喝醉后入睡。
斜:倾斜,这里指斜靠或歪倒。
纶竿:钓鱼竿。
蓑笠:蓑衣和斗笠,渔夫的捕鱼装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质朴的乡村生活画面。"水曲山隈四五家"写出了渔村坐落在山水环绕的偏僻处,只有零星几户人家,环境幽静。"夕阳烟火隔芦花"则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景象,夕阳余晖透过芦苇丛,映照着远处的炊烟,显得温馨而恬淡。

"渔唱歇,醉眠斜"两句,通过渔夫们歌唱劳作后的休息,展现了他们的闲适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醉眠斜"三字,既写出渔夫们饮酒自乐,也暗示了他们生活的简单与满足。最后,"纶竿蓑笠是生涯"总结了渔父们的生活方式,以钓鱼为生,身穿蓑衣,手持钓竿,这是他们日常的全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宋代江南渔村的风俗画,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渔父乐(其四)谁学得

饱则高歌醉即眠,只知头白不知年。

江绕屋,水随船,买得风光不著钱。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渔父乐(其六)君不悟

一酌村醪一曲歌,回看尘世足风波。

忧患大,是非多,纵得荣华有几何。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渔父乐(其二)无一事

见说红尘罩九衢,贪名逐利各区区。

论得失,问荣枯,争似侬家占五湖。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渔父乐(其五)君看取

管得江湖占得山,白云同散学云閒。

清旦出,夕阳还,不知身在画屏閒。

形式: 词牌: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