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集

渊明从远公,了此一大事。

下视区中贤,略不可人意。

不如归田园,万事付一醉。

挥觞赋新诗,诗成聊自慰。

初不求世售,世亦不我贵。

意到语自工,心真理亦邃。

何必闻虞韶,读此可忘味。

我欲追其韵,恨无三尺喙。

嗟叹之不足,作诗示同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逸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深刻感悟与致敬之作。通过阅读陶渊明的集子,谢逸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生活态度和诗歌创作的钦佩之情。

首句“渊明从远公,了此一大事”,点明了陶渊明与佛教高僧远公之间的关系,暗示了陶渊明在追求精神解脱与自然和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接着,“下视区中贤,略不可人意”两句,对比了世俗中的贤者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突出了陶渊明超脱尘世的境界。

“不如归田园,万事付一醉”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以酒解忧,这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也是一种对内心自由的追求。接下来,“挥觞赋新诗,诗成聊自慰”描绘了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创作诗歌的情景,通过诗歌来慰藉心灵,寻找精神的寄托。

“初不求世售,世亦不我贵”表明了陶渊明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也不在意世人的评价,这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而“意到语自工,心真理亦邃”则赞扬了陶渊明诗歌创作的高超技艺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认为他的作品能够触及人心深处,传达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最后,“何必闻虞韶,读此可忘味”一句,借用古代音乐的典故,强调了陶渊明诗歌的感染力,即使不听虞舜的韶乐,仅读其诗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和美感。谢逸表达了自己渴望追随陶渊明韵律的愿望,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作诗来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赞美,展现了谢逸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艺术和精神自由的重视。

收录诗词(317)

谢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字:无逸
  • 号:溪堂
  •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68-1113

相关古诗词

和王立之见赠四首(其一)

王子遗我诗,五言若长城。

谁谓永嘉末,复闻正始声。

咄嗟千人废,雍容一坐倾。

端能励节义,何必五鼎烹。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王立之见赠四首(其二)

蛙蛤没泥涂,鲵鳅游畎浍。

岂知北溟鲲,翱翔九霄外。

长安夸奢子,奔走逐冠盖。

古寺有佳人,幽吟发清籁。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和王立之见赠四首(其三)

按剑毛先生,睨柱蔺相如。

欲市万世名,非由十斛珠。

善养浩然气,外泽心不臞。

桃花自春风,何用赋玄都。

形式: 古风

和王立之见赠四首(其四)

钟鸣戒夜行,途远畏日暮。

王良鞭骥子,一跃仅十步。

怪事书咄咄,白发生故故。

未暇陈九事,亟归读四库。

形式: 古风 押[遇]韵